儒生本身就没有太大的好感。
总觉得很多人,都唧唧歪歪的,特别烦人。
后面又受到了韩成的影响,尤其是韩成,有一次与他闲聊时说起了文法吏与儒生之间的竞争后,才恍然明白。
原来在宋朝之前,文法吏竟然拥有那么大的权力。
天下并非是儒家一家之天下。
许许多的事情,都是文法吏做出来的。
严格意义上来讲,本朝的李善长以及胡惟庸,都算不上儒生,只能算得上是文法吏。
在韩成这里了解这些话后,他回去又问了道衍,得到更为详细的了解。
才发现原来在这事情上,他竟然被儒家给欺骗了这么久。
这些家伙们还真的是不要脸,什么事儿都能做出来
宋朝之前,那些儒家之人,还没有把文法吏给彻底的压下来时还好些。
很多儒家之人,也会去学习各种为官的技能。
但是到了宋朝之后,儒家彻底压垮文法吏。
断绝了文法吏上升的渠道。
双方之间,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将文法吏给按在了泥地里。
再然后,就开始了属于他们的狂欢。
各种只注重诗词歌赋,道德文章,各种的空谈。
政务以及相关的技能,却很少有人涉及。
外行指挥内行,各方面做得一塌糊涂。
最为关键的是,还异常的封闭,各种阉割人的思想。
对内蛮横对外跪。
宋朝会变成那副样子,先天不足,赵老大老二等人,吸取五代十国的叛乱,从而疯狂压制武人是其中一个方面。
儒家强势顺水推舟,为了占据上位而采取了一系列手段,也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从那之后,肯在实际政务上面下功夫的儒生就越来越少。
真正精通各种政务的儒生,不能说没有,但数量和之前相比,要少的太多太多。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在举行了科举以后,原本兴冲冲以为能得到很多人才的他,对科举大失所望,一下子停了科举十多年了,到现在还没有开科举的一大根本原因
原本还气势汹汹,一脸悲愤欲绝,把自己给幻想成了一个无敌的护卫儒学之人,以虽千万人吾往矣心态在做事情的苏伯衡。
在听到朱棣的这些话后,顿时呆愣在了当场。
面色变得苍白,神情满是恐慌。
再也说不下去了。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朱棣竟然能对他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这件事儿,是谁告诉他的
“你你胡说
自古便得我儒生者得天下”
他犹自在这里强辩。
朱棣呵呵冷笑,带着嘲弄。
“别在这里昧着良心说话了
说这话时你的脸发不发烧”
苏伯衡原本还想要继续争辩下去,想要把这个他们努力想要掩盖的事实给接着掩盖下去。
不让这些统治者发现他们的本质。
但这样的心思,在心里面出现了一会儿后,终究还是被他给压了下来。
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自己说什么都不行了。
无尽的恐慌浮现心头。
如果说昨天朱棣当面骂他们表面仁义道德,实则一肚子自己的小心思,是把他们身上的衣服给扒了。
那么现在朱棣对他所说的文法吏和儒家之间的这些争斗,那简直是把他的心肝都给剜出来,放在了太阳地里
把他心里面最后的一丝秘密都给弄没了
苏伯衡心里,一下子升起了无尽的恐惧。
这莫非这事情也是那韩成给弄出来的
这该死玩意,是真的奔着自己儒家的祖坟来的啊
看来,自己等人决定对韩成出手,把这家伙给弄死,是非常正确的举动
这样一个异类,让他活着对于儒家而言,就是一个最大的危险
这等人还是死了好
只可惜,从得到的情况来看,这家伙似乎命很大,没有死掉。
这一刻,苏伯衡是真的恐惧了。
并且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很想将这个消息给散布出去。
让天下儒生,拼尽所有,哪怕是被灭九族,灭十族,也必须要把这韩成给弄死了
不计一切代价,不计一切牺牲
只可惜,他这样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了。
他不可能把这样的消息给传出去,就算真的传出去了,也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他说的话,会按照他所说的这样做。
最令他恐慌的是,现在连朱棣都知道了这些事儿,说出了这些话。
那是不是代表着朱元璋,朱标等人也都知道了
又想起了朱元璋,尤其是朱标最近一段时间里,对他们有这些饱学之士的态度转变,心里面就更加的惶恐。
同时也明白了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