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朱元璋时,在科举这件事情上使用上一些手段,倒也不足为奇。
而吕本所说的,成为大明第三代皇帝的帝师,对于他而言也是一件极大的诱惑。
找自己不是为了这件事
吴伯宗听闻吕本的话,都不由得为之愣了愣。
这样的话,别人肯定不会在这上面花大力气。
而欺骗他的人,竟然还是以宋濂为首的人
朱元璋在听了韩成这话之后,面色变得更加的难看起来。
他们所学到的本事,在今后便是他们晋升的阶梯。
不是他今后想要成为帝师。
原本以为太子殿下,会大有不同。
分科取士的话,就能通过科举,选拔出各种好用的人才。
“什么事”
全是为了儒教兴亡,和别的无关。
但是发生的另外一件事儿,我文臣,却是责无旁贷”
让咱误以为是科举不行。
结果朱元璋却忽然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
吴伯宗为状元,家学渊源,那自然也是正牌的读书人。
天下的读书人,不会忘记伯宗你的功劳
伯宗,事关我儒教之存亡,此时你可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结果宋濂这些老倌,明明知道更好的办法,却为了他们的一己之私,为了儒学发展,为了稳固儒教地位,扩大儒教影响。
“岳父大人,我所说的补充办法,就是教育。”
吕本真够可以的,一心为了儒教之兴亡,连他的外孙能不能成为皇位继承人,都没有那么上心。
原来在此之前,他竟然在这件事情上,被人给狠狠的欺骗了。
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学习四书五经
就是因为将之学的好了,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从而获得官身,实现人生腾飞。
比如咱弄的国子学里,就有教授算学,还有治理河道之类的科目。
自己现在举办过的国子学里面培养出来的学生,之所以好用,就是因为他们不必经历科举。
朱元璋又被人骗了
“不行,我没有这个能力。”
需要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
这事情,我们身为臣子不好多说。
在他看来,再过二十年再考虑这件事情也不迟。
这当真是治国良策
那这些学生们,也不会把太多的精力,给放到这些科目的学习上。
再然后,就看见了吴伯宗这个大帅哥。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学生们,自然不会独宠四书五经。
结果现在,却不声不响的让朱允熥拜访了韩成为师。
到了如今的洪武十五年,除了原本的侍讲东宫之外,还被朱元璋授予了武英殿学士。
最重要的是,现在朱元璋这个当皇帝的春秋鼎盛,朱标这个太子更是年轻力壮。
吕本也连连点头,表示他明白。
毕竟只有儒教大兴,维持正统地位,他们这些读书人,才能拥有更高的地位,日子将会变得好过。
却独独不能成为朱允熥的老师
朱元璋的心里,憋着一股子邪火。
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这人却非是我儒教中人
有了这个补充,韩成所说的这些,才算是彻底完整。
韩成摇头道“也不算是科举改制。
这件事,事关儒教存亡,会有很多人一起出力。
宋濂可是大明前期的文坛大佬,同时也是身居高位的能臣。
现在咱才发现,在科举这等重大事情上,咱竟然也被人给骗了
骗咱的人,还是宋濂”
在这科举上被人骗了
骗人的还是宋濂
韩成很是意外。
吴伯宗闻言一楞“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朱元璋愤愤道“咱之前准备开科举之时,就曾询问过宋濂他们,科举怎么开,都考什么。
甚至于比咱培养出来的国子学的学生,都要更加的好用”
弄了半年,原来是他在这科举上面,隐藏了那么多的东西
其心可诛”
除了这些,别的也没有听说过。
话说这吕本,最近一段时间。上蹿下跳联系了不少人,不就是想要在这件事情出力,看看能不能扭转局面的吗
怎么现在却说,来见自己并不是为了此事
怎么可能会希望朱允熥死
另外一方面,则是他想要通过这件事情,把如今朝堂的水搅得更浑。
这是多大的事
这件事情,咱们必须要反对
比当初被朱元璋弄死的高启,影响都大。
可吕本在远离吴伯宗之后,脸上的笑意,却变得有些诡异起来。
有他们父子二人在,这大明不知道需要过多少年,才能够传到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