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阶级认同大于族群认同(4 / 5)

化。

黎牙实这地图炮一开,显得大明皇帝,也很没有见识,不关他关谁?

“陛下宽宏大量。”李佑恭认为这是宽宏大量,绝非虚言,换个皇帝,黎牙实有一万个脑袋都不够砍的,当然,换个皇帝,黎牙实也不会说这些就是了。

阶级认同大于族群认同这句话,在这件事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殷正茂挑选官吏的时候,也是用心挑选过的,但这些官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或者在长期的统治里,因为身为治人者,改变了自己的认同和立场。

这些官吏选择了一种更加轻松的方式,和本地的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逼反了前去淘金的汉民。

抑制良民,希图易结,王谦用八个字,客观的描写了这些官吏这么做的动机,懒政怠政,教民不好惹,就责罚良民。

可这年头出海的,哪有真的那么温顺的良民?暴起发难,现在这帮官吏,全都被吊死了。

情况并不严重,可是殷宗信还是写了封请罪疏,说自己新任总督,御下不严识人不明,希望陛下责罚。

朱翊钧斟酌许久,让殷宗信戴罪立功,把铜章镇的事儿处理好了,就算是功过相抵了,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严惩不贷。

之所以让殷宗信戴罪立功,是因为如果他不带罪,就得已故的国姓爷戴罪了。

这也是黎牙实死乞白赖,非要留在大明的缘故,大明会追责,每个极端冲突事件,必须有一个人,而且是位高权重的人,担任这份罪责。

这种追责机制,同样是政治或者说文明高度成熟的产物。

至少,在万历年间的泰西,这种追责机制,并未建立。

这种追责机制,也体现在了最近的京广驰道大工鼎建上。

比如某某段工程,地基夯土为半尺夯实一次,一共夯实8层,有的地段为了赶工期,省人力等,选择了一次夯实,四尺厚一次夯下去,就被追责,并且重新修建了一遍。

修城墙的砖,都要刻上工匠名字的年代,这种已经是严重偷工减料了。

朱翊钧抵达黄浦江行宫,收到了关于马丽昂的死讯。

松江府官员,这半年多的时间,一直在留意相关的消息,通过环球贸易商队、各地明馆回报、各色商船水手口口相传等消息,确定了这一消息。

马丽昂死在了巴黎的巴士底狱,而遗骸被大光明教士抢夺送回了里斯本,葡王宣布,让光明圣女马丽昂,魂归光明。

“终究是没有活下来吗?”朱翊钧看着多方印证确定的消息,有些怅然的叹了口气,他只见过马丽昂两次,以这种方式死去,还是让朱翊钧心生唏嘘。

“亨利四世好胆!”朱翊钧有些愤怒,马丽昂可是扩大大明影响力的一个关键人物,甚至是面圣过、得到了皇帝特别指点的圣徒,亨利四世居然敢杀了马丽昂!

大明对于究竟发生了什么,还不是很了解,只知道马丽昂死在了巴士底狱,朱翊钧自然理所当然的认为,得胜者亨利四世秘密处死了马丽昂。

亨利四世知道,一定大喊冤枉!

他当了国王就想做皇帝,想做凯撒,马丽昂这么好用的一把利刃,亨利四世也想利用,这些法兰西贵族们,对他的命令,也是阳奉阴违。

亨利四世除了想让每个法兰西农民的锅里都有一只鸡之外,他还想废了五花八门的法兰西语,大家只讲巴黎口音的法兰西语。

他想做的事情真的很多,大光明教一直在追求的光明,和亨利四世追求的光明,是相同的!

“下章礼部,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做个对策来看。”朱翊钧下达了很直接的命令,要求礼部制定反击的政策,马丽昂不能这么白白死了。

李佑恭欲言又止,最后没把心里话讲出来,他其实想说,马丽昂这一死,大光明教才算是彻底成了,她活着的时候,只需要战胜她一个人就行,现在她死在了传播光明的路上,就需要战胜所有追随者。

向往光明的人,是杀不尽的。

马丽昂死了,但某种程度上,她还活着,而且会一直的活着。

礼部只用一个时辰,就把奏疏呈送到了御前,去年就有了大光明城被法兰西贵族联手绞杀的消息,礼部也准备了一整套的组合拳,来对付法兰西的不恭顺。

大明派遣的使者都敢杀,大明军虽然没有那么强的远洋部署能力,但让法兰西在开海中上不了桌,还是能做到的。

这一整套组合拳,包括了禁止法兰西商贾到里斯本采买大明货物、禁止法兰西购买大明三桅以上的过洋船、大明所有港口不对法兰西的商船进行补给、任何法兰西商船不给照准、不准进入大明实控区域、不承认法兰西在海外建立的任何海外领土等等。

这里面有些条款,看起来无用,但随着大明开海,海外扩展的范围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强,时间稍长,就够法兰西喝一壶了。

朱翊钧朱批了这本奏疏,一旦确定了事实,法兰西就只能跟英格兰坐一桌了。

“臣首里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