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六章 再往下掉,就成蛮夷了!(4 / 5)

“免礼,坐。”朱翊钧笑着说道:“王知府心里对朕有些怨气,这些日子,躲着不肯见朕,朕理解,毕竟朕用文成公的身后事做了个局,王知府知道了朕的打算,还肯来见朕,朕还是很高兴的。”

“王谦啊,节哀顺变,尔父已经离世,日后这路,你只有自己走了,文成公没有给你留下什么遗泽,甚至留下的都是阻力。”

王崇古把晋党和工党交给了王家屏,把上海机械厂拆了,导致王谦对工党没有太多的影响力,这是避免工党打上他们老王家的标签。

王崇古给王谦留下的只有阻力,首先就是举人舞弊,其次就是无穷无尽的敌人。

这也是王崇古要王谦致仕的原因,仕途这条路,对王谦而言,就是地狱模式,幸好,皇帝圣眷仍在。

“臣谨遵陛下圣诲,日后定然谨言慎行。”王谦再拜,谢了圣恩。

朱翊钧看着王谦,十分肯定的说道:“朕给你二十七日守孝时间,二十七日后,回松江府继续做知府,闯出一片天来,做出成绩来,没人能拦的住你升转,朕说的。”

自从万历五年,张居正守孝夺情事后,朱翊钧给守孝的事儿,打了个补丁,从二十七个月降低到了二十七天,不是不守孝,而是不那么长的时间。

并且之后这二十七个月,禁作乐,着素服,代表守孝了。

忠孝不能两全,朱翊钧只能竭尽所能的找到那个平衡点,去调和这个矛盾。

朱翊钧给了王谦承诺,他有本事,有能力,只要好好干,没人能用举人作弊这件事,去针对他,不让他升转。

“臣定不负皇恩浩荡!”王谦再拜,多余的阿谀奉承他没有说,说再多都是白扯,还是看行动,他会竭尽所能的把松江府打造成忠诚的松江府。

王谦也没想到,他们父子二人的圣眷,居然还有剩余,王谦还以为在王崇古身后事的风波中,所有圣眷都已经用完了,没想到还能换到陛下的承诺。

“你在松江府可曾听到什么趣闻?跟朕讲讲。”朱翊钧兴致勃勃的问道,他和王谦的私交很好,说完了正事,自然可以说些闲事儿。

“那可真的是,一言难尽啊,陛下!”王谦的表情格外的古怪,和皇帝分享了几件趣闻。

象粪壮阳这种吊诡的事儿,刚刚过去没多久,王谦就查办了另外一个案子,天价鸡。

半只鸡,居然敢卖十二银,简直是骇人听闻,在普通的餐馆,两银就能置办一桌酒席了,凉、热、扣碗、汤、主食全都有的酒席。

可在松江府,十二银只能买半只鸡。

这只鸡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只吃粮食、喝牛奶、听音乐长大的,有专门养鸡的乐伎,每天给这些鸡弹琴奏乐。

王谦办这个案子,理由是虚假宣传,因为鸡这种生物,没有牙齿,它无法咀嚼食物,因此它必须要吞食一些小石子来帮助磨碎食物,这种说只吃粮食长大的鸡更干净、更尊贵,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至少得吃石子。

但王谦实际动机,是维护松江府人的脸面,松江府绝大多数人既不会吃象粪,也不会吃十二银的半只鸡,但就是这些怪事,让松江府人颜面尽失。

盘要大,量要少,抹点酱,撒点草,勺一划,卖给沪爷八百八,这都成童谣了,连小孩子都会唱了!

除了十二银半只鸡、三银一个鸡蛋的事儿之外,还有最频繁的就是各种斗富的事儿,香车美人奢靡之物,上海滩的富少们,斗富都斗到海上去了,比谁名下的画舫多,一年都开不了一次的船,停满了青龙港。

朱翊钧笑着说道:“松江府是大明工坊最多、工匠最多、匠人学堂最多、女工最多的地方,时至今日,也只有松江府完成了商品经济,而且因为开海,各种思潮舶入,这些事儿今天有,以后还有,这就是朝廷的职责所在了。”

松江府是万历维新的桥头堡,松江府在探索,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都值得大明腹地好生学习,很多糟烂事儿,起因都是万历维新,朝廷要负起主导责任,引导风气的不断改变。

“陛下,可能,松江府也是第一个完成丁亥学制规划的。”王谦说起了万历十五年以来最大的新政,丁亥学制。

“这么快?”朱翊钧颇为惊讶,和王谦仔细聊了聊情况,这才万历十八年二月,丁亥学制提出刚满两年,松江府居然看到了完成的可能。

此时此刻的松江府,已经基本完成了丁亥学制的规划。

上海大学堂一共四期,两个学区,可以容纳九千名各科学子就读,上海师范学堂,每年可以培养三千名师范生,除此之外,三级学堂已经完成了乡镇覆盖,正在向村寨覆盖。

松江师范学堂的师范生,可以向浙江、南衙输送,让浙江和南衙更快完成丁亥学制。

丁亥学制,松江府可以在三到五年内,完成丁亥学制的全部要求。

甚至连蒙学堂都配有石灰喷灯和汽灯,这种金贵的东西,朱翊钧都是能省就省,而蒙学堂白天教小孩,晚上则承担夜校的职责,教工匠读书识字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