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
官吏经常出入青楼这等奢靡之地,一查一个准;
义女华服,在大明有些义女她不仅仅是义女,穿着十分华丽,就可以入手了;
密函遗牍,说的是瓜蔓连坐,抓到一个不松手,个案变窝案,拔出萝卜带出泥;
欲求不满的外室,愤愤不平的正妻,喜欢炫耀的子孙,都是极好的目标;
梁上君子就是小偷,这些个小偷,其实可以看作是重要的信息来源,问小偷有时候比问御史还快;
鼎工溃塌,王崇古因为宣大长城被张居正给斗翻了,回宣大堵窟窿去了;
流民叩阍,就是要对百姓们检举问题进行调查,不能糊弄了事;
同僚劾奏,其实就是官僚、官吏内斗,虎视眈眈的政敌,总是有些旁人不了解的证据。
整体而言,王崇古根据自己的经历,为大明反腐斗争,指明了方向,本来不知如何加大反腐力度的大明朝廷,立刻豁然开朗了起来。
这是术,但很有用的术。
“朕知道了,反腐这件事,朕会一直做下去的,等王次辅病好了,王次辅亲自督办。”朱翊钧将奏疏收好,用力的说道。
“臣早些年手刃过两个倭寇,此生无憾也。”王崇古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乌鸦,吐了口暮气,似乎在回忆着自己的过往,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朱翊钧坐在凳子上,坐了很久很久,大医官陈实功上前,切了切王崇古脉,才低声说道:“陛下,王次辅,走了。”
“朕知道。”朱翊钧点了点头,就那么静静地看着,良久之后,才吐口气说道:“冯大伴,王谦不在身边,下旨礼部委派专员治丧,让宦官盯着点,不得懈怠。”
“替朕送王次辅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