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 谁都不看好,偏偏他们还不争气(4 / 5)

话却不是很客气,张宏用皇帝压李太后把人交出来复命。

“张宏,当初你在廊下家,靠着狠劲儿,我准了你到陛下身边,入了乾清宫,这些年,你做的不错,护陛下于左右,日后也要如此忠心耿耿,无论何时,定要记得,你是陛下的人。”李太后没有计较,她这番话也不是训诫,更不是要阻拦拿人。

皇帝做的事儿,有多危险,在场的人,除了李文进糊涂之外,其他人都一清二楚。

张宏作为陛下最后一道防线,李太后希望张宏能一直和现在一样的忠于陛下,为了皇帝陛下的圣命,连太后都敢得罪。

张宏再拜说道:“臣谨遵圣母千岁教诲。”

“人你带走吧。”李太后这才有些无奈的说道。

“谢圣母千岁!”张宏松了口气,他压根就没想到李太后居然这么好说话,这就让他拿人了,本来,无论闹得多难看,他都要抓人,等到复命之后,找根绳把自己吊死,这可是冲撞太后的罪名。

但李太后直接放人了,也不用闹起来了。

朱翊钧忽然严旨抄了武清伯的家,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连张居正、王崇古都被皇帝的决断给吓到了,二人立刻进宫面圣,但被拦在了通和宫外,他们二人未能面圣。

临近傍晚的时候,皇帝张榜公告,简单通告了事情的经过,皇帝不张榜,谣言满天飞了,不如简单公告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陛下,陈太后来了。”冯保看陛下处置完了奏疏,赶忙说陈太后到西花厅已经等了小半个时辰了,得知皇帝在批阅奏疏,陈太后让宫人们等陛下忙完了再通禀。

“宣。”

“见过母亲。”朱翊钧站起来,算是行礼了。

陈太后环视了一圈御书房,御书房非常的乱,书柜上都是打开的书,桌子上全都是各种奏疏,书房后面数排书柜上是各种的标签,很多事都千丝万缕的有关联,皇帝要时常取阅旧档,确定自己记忆没错。

陈太后见过先帝的御书房,整整齐齐,砚台都没砚过墨,那根本不是一个君主该有的书房。

先帝是极为不合格的,陈太后劝过,然后就被冷落了。

“皇帝肩负日月,为社稷主,如此勤勉,乃是国朝之幸事也。”陈太后端着手,再看了一圈陈设,没有任何名贵的宝石、也没有为了装饰用的昂贵镇纸,书房里最贵的就是那几只笔了。

皇帝尚节俭,穿青衣。

“母亲别看朕这里乱了点,是朕不让宫人们胡乱收拾的,母亲不必怪罪宫人,这看着乱,其实朕知道急需之物放在何处,母亲坐,坐下再叙。”朱翊钧让冯保看茶。

“挺好,挺好。”陈太后坐稳后,看着皇帝说道:“我这次来,也没别的事儿,就是皇帝下旨抓了武清伯一事。”

“母亲,这是外廷的事儿。”朱翊钧脸上依旧带着笑容,但话里却没有任何的转圜余地。

陈太后看皇帝态度坚决,却没有退让,开口说道:“武清伯是你娘亲的父亲,这的确是外廷的事儿,也是家事,王者无私不假,可是皇帝,也得想想,若是真的满门抄斩了,日后如何让你娘亲自处呢?”

陈太后是嫡母皇太后,她出现在这里,就是提醒皇帝,李太后这个太后位,是后来朝臣们并尊来的。

如果李太后的家人,被满门抄斩,李太后这个两宫并尊来的太后,恐怕无法自处了。

朱翊钧闻言,赶忙说道:“母亲教训的是。”

陈太后赶紧说道:“妹妹非常坚决,当着我和宫人的面,说他们死有余辜,也不让我来劝,还让张宏拿了李文进,我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该来这么一趟。”

“旁人是不便说的,只能我来说了。”

朱翊钧点头,也有点无奈的说道:“娘亲差人来过,告诉朕,让朕公正处置。”

“我也没别的事儿,皇帝思虑清楚就是,走了。”陈太后站了起来,又看了圈御书房,不住的点头说道:“我大明有如此圣君在朝,何愁不兴?”

“恭送母亲。”朱翊钧也站了起来,送陈太后离开了御书房。

冯保有些疑惑的问道:“陛下,臣愚钝,陈太后这是何意?”

当初两宫并尊,这陈太后这个嫡母皇太后嘴上不说,心里也该计较,这个时候,陈太后不来,看着李太后倒霉才是,但陈太后还是来劝了。

“陈太后性情寡淡,没有那么多争权夺利的心思。”朱翊钧坐在太师椅上,将奏疏简单整理了下,才说道:“陈太后两次说朕做的不错,对得起先帝托付,其实就是说,朕有功于社稷,就是这次宽宥了李伟等人,天下也没人敢说什么。”

“朕的功德,还是能庇佑李伟等人的不法,也就是看朕愿不愿意。”

“陛下圣明。”冯保俯首说道。

陈太后确实性情寡淡,这些年在宫里,从来没要跟李太后争权的打算。

嫡母皇太后这五个字,注定陈太后在宫里不会受任何委屈,所以陈太后也愿意做这个和事佬,她还想和李太后一起带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