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六章 顾为经的展(上)(1 / 3)

艺术家挑选传记作者。

传记作者也挑选艺术家。

罗伯特花了半年的时间做准备,在全世界的艺术家里淘了又淘,筛了又筛。

成功的不要,不成功的不要。太老的不要,不够老的也不要。太聪明的不要,不聪明的也不要。

太成功的不要,因为他都那么成功了,为啥还需要自己来写传记

不成功的不要,因为他连成功都不成功,自己凭啥要给他写传记

老的不要。

因为这都是一颗歪脖子老树了。

年轻的不要。

因为他未必有机会长成一颗歪脖子老树,写了两年,发现对方改行去卖汽车保险了咋办,他也一并从艺术书籍改为商业着作

好吧。

这是罗伯特的玩笑话,筛选出一个合适的写作对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非常着名的艺术家们大约不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对象。

他们已经被做成了现成的承载着相关评价和社会印象的家具。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根本够不上人家。

去找一个无名小卒式的艺术素人——也不好。

罗伯特想记录的是“毕加索”,是一个人成为影响世界的艺术家的完整历程。世界上有一百万个艺术行业的毕业生,罗伯特要是随便在花名册上点一点,就能知道,他们中的哪一个能成为下一个“毕加索”。

他还在那里苦兮兮的写什么艺术传记呢他为什么不让《油画》杂志的布朗爵士,跪在地上,管他叫爹

是因为不喜欢么。

罗伯特挑啊挑,筛啊筛。

他给了七家画廊的超过三十位艺术家都发了邮件。

最终,只有马仕画廊的经纪人回复了他,说是艺术家愿意抽出时间来,在休假期间给罗伯特一个见面的机会。

戴克安伦是他的那一长列候选清单上最有名气的艺术家之一,能够接到他的回复,堪称预料外的惊喜。

飞来阿布扎比的飞机上,罗伯特除了新建word文档,还又一次的浏览了网络上关于戴克安伦的所有报道,从他如何怀着艺术之梦来到纽约,如何取得了一连串的成功,如何成为了媒体的宠儿,又如何陷入被唱衰的狂潮之中。

“就决定是你了,戴克安伦。”

“你就是那个要去影响世界的艺术大师,你就是我的皮卡丘。”

罗伯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张采访照片。

当人们询问他,如何看待《油画》杂志的伊莲娜编辑称呼他在阿布扎比的展览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镜头里的戴克安伦脸色冷冷的,斜睨着镜头,眯缝的眼睛里透露出不快与狂怒的火焰。

那张照片上的男人是罗伯特心中的第一个哈姆雷特。

他心中——

戴克安伦仿佛随时都可以在出门散步遛弯的时候毒打从草丛里窜出来的野兽。

他是一个拥有着滑铲老虎力量的超人。

——

戴克安伦整个人的状态很奇怪。

他额头微微的低垂,穿着酒店宽松的睡衣,那件罗伯特认不出品牌但猜测一定会很贵的外套被团成一团扔在沙发上。明明是大白天,窗帘又拉的极紧,整个人都蜷缩在阳光的投影里。

他那幅样子,就像是走在草丛边结果被出门散步遛弯的野兽毒打了一番,回家的时候,还被老虎给顺便滑铲了似的。

沙发上坐着的这个颓丧的男人是罗伯特心中第二个哈姆雷特。

一个经常出现在闪光灯前的“名流”,他的公众形象与私下里所展现出的精神面貌有所差别再正常不过。

差别这么大的

很少见。

当然,罗伯特也就没有私下里见到过几位名流,他以前认识的最有名的人是校园球队的外聘教练,对方在第四级别职业联赛踢过球。

戴克安伦这样的曾能被《纽约时报》采访过的画家,罗伯特一个都没有见过。

他预想过对方很难打交道,预想过对方会鼻孔看天,预想过对方会说一些他根本都听不懂的奇怪话语。

无论怎么设想,他都以为自己见到的将是一位能够抵挡得住《油画》杂志的压力,徒手推起比萨斜塔的霸气人物。

罗伯特从来没有想到。

自己见到的是一位中年废柴,且他看上去相当的疲惫。

「第一次见面,坐在我眼前的并不是superan,我看到的是胡子拉茬的克拉克肯特,而且,他似乎刚刚被《星球日报》开除了。」

罗伯特在心中打着腹稿。

他尝试露出了微笑。

“请您想想看,我能够为您做些什么——您读过《月亮与六便士》么,毛姆以高更为原型所写的虚构人物传记。”

罗伯特说道,“安伦先生,如果高更身边有这样的一位记者,他清晰的记录下了他生命之间的那些最重要的时刻,原汁原味的把读者完全还原到了历史的情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