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磁力线重接·脉冲式电磁推进器(2 / 3)

中衍生出来的两种不同类型的磁重联推进技术。

后者就不用多提了,通过脉冲式磁场,使磁力线“断开”并“重新连接”,对电枢产生单次爆发性加速,可以推进引擎和飞船以‘脉冲’性的方式加速前进。

而前者则是通过构建一种具有磁螺旋度的磁场,然后当等离子体注入环形通道时,使用静态电场和磁场,利用电流片不稳定性通过磁重联自发地和连续地创建等离子体团,继而通过喷口喷出产生连续不断的推力。

理论上来说,磁螺旋度磁场的强度越大,其推力也越大。

不过磁重联本身就是一种高度非线性的、不稳定的磁流体动力学和等离子体物理过程。

就如同太阳耀斑、伽马射线暴等剧烈天文现象,其背后都有磁重联在驱动高能电子。

但即便是太阳,也无法稳定有效的长时间产出太阳耀斑、伽马射线暴。

这些剧烈的天文现象,尽管在恒星上能持续几十分钟乃至更长的时间。

但从理论上来说,它们依旧是瞬间爆发的。

而如何稳定有效的通过磁螺旋度磁场制造出磁重联现象,这显然比脉冲式式磁重联机制更难。

尤其是使用扩展的磁流体动力学模型在全局环形几何中模拟生成的低温等离子体,其难度在磁学领域中简直爆表了。

因为系统大小的等离子体团是从重联位点流出的alfvenic,它的推力与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并且不理想地取决于等离子体的离子种类的质量。

.....

沙发上,当徐川看到这位叫做牧伟晔的研究员的研究思路时,就连他都眼前一亮,脸上露出了一抹赞许的神色。

“.....利用磁储能容器和火花隙开关来通过电流与磁场强度的方式来产生急剧变化的强磁场,进而对电枢产生单次爆发性加速。”

“这条研究思路,确实很不错,说不定真有机会实现磁重联爆发式电磁推进引擎。”

脸上露出了一抹赞许的笑容,徐川抬起头,看向了对面的常华祥院士,笑着开口道:“这位牧伟晔研究员现在在基地这边吗?”

听到这个问题,常老先生点了点头,道:“嗯,在的。”

想了想,他接着说道:“这会他应该正在实验室那边对前些天自己造出来的磁力线重接·脉冲式电磁推进器进行测试,要喊他过来一趟吗?”

听到这话,徐川捏着手中的报告站了起来,笑着道:“喊他过来就不用了,我们过去一趟吧。”

“正好看看他研究的磁力线重接·脉冲式电磁推进器。”

不得不说,这种脉冲式爆发的磁重联机制比他自己原本预想‘感应式磁场’变化来加速等离子体的确要更加的优秀。

作为磁领域最顶尖的那一片学者,研究出可控核聚变技术与空天发动机的徐川自然一眼就看出了这位牧研究员的思路。

简单的来说,你可以将这种磁力线重接·脉冲式电磁推进器理解为一个蓄水型水电站。

磁储能容器就是水库,而火花隙开关就是水坝。

当水库(磁储能容器)中的水(电磁能)多到能溢出水坝的时候,那么便能够带动发电设备发电。

当然,它和‘温柔’的水电站可以持续发电并非完全相同。

在磁力线重接·脉冲式电磁推进器运作的时候,它更像是水库中已然蓄满了的水直接冲垮了水坝,如同汹涌的洪水一般,直接全部冲到发电设备上,带动发电设备以一种超快的速度运转,进而产生大量的电力。

这种制造脉冲式磁场的方式,其稳定性和脉冲磁场上取决于火花隙带开关的强度。

一方面,它要求火花隙带需要保持足够的强度,能尽可能的让磁储能容器积蓄更庞大的磁场和电能。

只有磁储能容器积蓄更庞大的磁场和电能,才能够在爆发的那一瞬间产生更强的脉冲推进能力。

而另一方面,它同时还要求火花隙带是可控和可持续性的。

毕竟你不能在泄洪(释放磁储能容器积蓄的能量)后,火花隙带直接就坏掉了,再也没法拦截能量。

这样的话它就成了一次性的设备,根本无法使用。

毫无疑问,火花隙带的稳定性和强度,直接关系到这种磁力线重接·脉冲式电磁推进器的稳定性与推力。

......

沿着基地的走廊,徐川和常华祥来到了下蜀航天基地的西北区域。

在靠近长江河岸的一侧,坐落着一座大型研究所。

和航天基地本身的性质一样,这里的主要研究工作基本都和航天有关系。

比如微重力生理效应、太空生殖与繁衍、辐射防护、心理健康这种太空生存与身体健康这种基础领域。

比如移民封闭生态系统、建筑与居住技术、原位资源利用这种生存环境构建的复杂领域。

以及人工重力、电推进引擎、移民飞船等各种先进的航天技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