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未来航天的发展(3 / 3)

统工程的天花板,不仅是挑战极限的科学活动,更是涉及新材料、精密制造、先进通信、人工智能等无数高端领域,能牵引整个工业体系的升级和创新的领域。

比如北斗等系统支撑了交通物流、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等万亿级市场规模,深度融入日常生活。

而气象遥感数据用于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洪涝、地震、森林火灾)、天气预报等,为农业、林业、减灾等行业同样可以节省巨额成本,创造巨大效益。

除此之外,未来月球和小行星上蕴含丰富的稀有金属和能源资源开发,航天发展同样是争夺这一‘战略资源’的入场券。

虽然说他们现在已经掌握了足够先进的航天技术,但新航天飞机技术目前仍然仅限于下蜀航天基地。

在民营航天企业中,优秀的还真不多。

正如pony说的一样,国内的航天目前已经陷入了和早期的新能源汽车一样,大部分都依赖航天局和下蜀航天基地订单而活着的地步了。

摆烂、不思进步、骗补贴....

虽然说材料和技术的限制是重要原因,在航天发射上,这些民营企业无论怎么追都难以追上下蜀航天基地。

但航天与太空探索能够开发的并不仅仅是‘发射’那么简单!

尿不湿、微波炉、太阳能电池板、icu病房监控设备、手机摄像头传感器、记忆海绵等等技术最初都源于航天技术的发展。

而如今月球基地开发建设、月面矿藏的开发、火星的改造等等超级项目理论上来说都更应该刺激与航天相关的科技发展。

但目前国内的民营航天企业在这些方面却并没有什么多大的突破。

似乎是打算依赖着航天局和下蜀航天基地漏一点航天任务给他们然后得过且过,上市圈钱。

搞技术的有,但是真大量投入研发资金和认真做科研的太少了。

这种生态确实需要尽早整治,否则等未来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完成,各国一分火星,到时候他们在适应火星环境上还落后了其他的国家就真成天大的笑话了。

这也是徐川愿意帮忙推动放开室温超导材料对外销售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技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需要的并不是某一个人和某一家企业,而是大家共同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