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进行采样收集工作了。
在将能够采集的残骸都采集回来后,透过驾驶舱的舷窗,翟至刚看了一眼脚下颜色丰富到堪称绚丽的木星,砸吧了一下嘴唇,感慨道。
“咱们该回去了,也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能有机会再来一趟这里。”
一旁,副驾驶位置上的陈东笑了笑,操控着鲲鹏号航天飞机准备返航。
“会有机会的!迟早有一天,我们能够将五星红旗插遍太阳系的每一个角度!”
略微停顿了一下,他的目光落在身后的木星上,咧嘴笑道:“咱们徐院士的超光速航行理论不是已经验证成功了吗?”
“说不定等以后咱们来木星,就只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了!比现在快无数倍!”
闻言,翟至刚也咧嘴笑了起来,点着头认同道:“哈哈哈哈,那倒是。”
“走吧,咱们回家,后续的实验,就交给二队和三队了!”
看了一眼电脑屏幕上的时间,陈东笑着道:“半个多小时了,总部那边应该已经收到了我们刚刚传递回去的好消息。”
“他们现在应该正在庆祝吧。”
翟至刚笑着道:“等什么时候咱们的徐院士研究出来量子纠缠通讯技术,或者是将超光速航行技术用到了通讯上,以后的消息联络就不用等这么久了。”
陈东:“那倒是。”
略微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不过说起来,等超光速航行技术实现后,咱们应该都老了吧?”
听到这话,翟至刚哈哈哈笑道:“如果老了就能用上这项技术,那我希望我现在就八九十岁了。”
虽然说在徐院士的带领下,他们刚刚进行的超光速航行理论验证实验‘相当’的成功,不过这终究只是验证实验,距离实际应用还有遥远的路要走。
而今年他61岁,20年后就81岁了,30年后就91岁了。
三十年的时间,能否实现商业应用的超光速航行技术谁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项技术的应用恐怕并不会比可控核聚变技术难度低。
不过相对比后者,幸运的是在超光速航行技术的应用上,他们的徐院士一直都在。
以他的能力,三十年的时间,说不定还真能做到呢。
毕竟可控核聚变技术在他到来之前同样被称为‘永远的五十年’,但栖霞可控核聚变工作却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解决了这项人类能源领域的终极难题。
未来超光速航行技术的应用,谁又知道需要多长的时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