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醉袖迎风受落花(2 / 3)

袁承志忽然起身,踱到窗前,手背在身后,望着殿外竹影来回走了两步,才继续说道。

“江掌门,这便是你了解到的四教故事,对吗?可你是否知道此事并非先例,之所以三教之盟能如此顺利进行,靠的就是早在此事之前,就有相同的事情发生。”

江闻犹豫着想起了什么事情,连忙说道:

“你指的是前宋朝天禧二年六月,京师民讹言帽妖至自西京,官府召集一百二十七名武林高手,最终悉数丧命之事吗?”

那半张只要展开便觉血雾弥漫,由宋真宗诏设祭醮禳祷、私下绘制的《殊魁一百二十七图赞》,如今还藏在江闻的手中,他自然不会对此有什么惊讶之处。

只不过他确实发现,自己先前想漏了一些东西。

江闻最早的思路,都将这件事看作是一次皇命之下的偶然。可佛道两家尚且好说,毕竟都是化外之人,再大的身份只在老君佛祖那边好使,皇帝一纸诏令都来了,自然能够使唤得动。

但儒门就不一样了。

儒门真正的头面人物,除了少数大儒潜心索隐训诂、深居名川书院,大部分都在官场中有着一席之地,有的甚至身居宰辅之职,最是把子不语怪力乱神挂在嘴边,怎么可能轻而易举的就被皇帝说动,和他们眼中的那些个神棍们凑一桌?

除非……儒门本来就有这么一帮人?!

“正是如此!”

袁承志猛地一拍茶案,这次却用了巧劲,只震得两只茶碗轻轻相撞,发出清脆的回响。

“早在徽宗宣和二年,潜心修炼的教主道君皇帝就忧心各地异事发生,曾诏令诸多文武官员,馆选出九名通晓阴阳五行、太玄甲子、风水堪舆等术数之官员以备查用,并在昭文馆、集贤院、史馆三馆外另设璇玑阁,众人皆封为秘阁官。”

“后经靖康之难诸多沉浮,璇玑阁秘阁官虽仍在官职之列,却被视为皇府内侍之属,常在此列的九人不堪其扰,便以北斗辅弼九星为序,奇门遁甲九星为名,从事暗中行事。”

江闻旋即追问道。

“袁兄,依你所说这儒门之人,早在宋徽宗底下就有此官职,那到底做过什么事情呢?”

袁承志此时端起茶碗却未饮,拇指抵着碗底轻轻摩挲,闷声说道。

“‘值符九星’所做的事情,就连起居注也未曾记载,历代璇玑阁秘阁官也并未署名,我也隐约只能查到到几人的姓名——”

“譬如徽宗年间的初代璇玑阁阁首,乃是修《万寿道藏》的福州太守黄裳;孝宗年间的璇玑阁阁首,乃是先儒朱子紫阳先生,时任秘阁修撰的辛稼轩也同在此列……”

江闻顿时肃然起敬。

这璇玑阁由于帮皇帝干的私活,不怎么被人待见,因此出门在外往往以外号相称,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值符九星”这样的一群神秘人,而他们的经历也同样曲折离奇。

比如首任璇玑阁阁首的黄裳,他于宣和二年担任阁首,宣和三年就死在了明尊教的方腊手中,随后便化为了“髑髅太守”;而朱熹、辛弃疾两人,不久后也在武夷山下目睹缦亭峰上的仙人招邀,差点就踏上有去无回的架壑升仙宴了……

“对了江掌门,你刚才问我为何三教金顶会盟,偏偏少了一教对吗?因为这璇玑阁秘阁官‘值符九星‘,当初处置的第一件事,就是浙西、蜀南诸州频现,私刻伪经聚社作乱的‘吃菜事魔’之徒……”

江闻听闻之后彻底沉默了。

按照袁承志的说法,原本三教金顶会盟,与明尊教是没有直接关系,毕竟紫阳教就属于官面上的组织者,必然对这帮造反起家的人士没有太多好感,甚至可能存着一齐剿灭的心思。

然而后续发生的事情,逐渐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北法”的危害至深远远超乎想象,随后“黑眚”出、“赤气”犯、“敷庆神运石”腥气冲天、“婺州木妖”树自鸣如哭,种种异物频见,慢慢就连水师巫傩、民间法教都参被迫与其中。明尊教作为三教以下最为主要的教派,自然也开始参与其中,最终才形成了红白青紫四教的格局。

而基于共敌北法这个目的,红白青紫准确地讲并不能算作教派,只能说是有着共同目标的秘社团体,参与者都是四教中修为精深、见识渊博之人,并且都学着紫阳教“值符九星”这般隐秘行事,并不打算在现有理论外另立宗派,以免徒增内斗之忧,然而秘社逐渐与四教的主流渐行渐远,最终都变成了一个个超脱世俗的神秘势力。

江闻坐在椅子上思索着,慢慢消化今天听来的知识。

挥犀一脉虽然传承千年,但是在各朝各代都因不同背景,呈现着不同的存在形式,到了两宋这一脉,倒是实现了某种形式的集结,只是对于外人来说太属于天方夜谭了。

“袁兄,那你为何一口咬定我就是‘值符九星‘?我分明连这些事情,都是从你的口中才得知的。”

江闻左手虚拢着茶碗底,只觉得着青瓷茶碗还是太过小巧精致,喝起来极不爽利,等自己有闲了必须把建窑建盏的烧制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