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4章 华夏有句古话……(上)(2 / 3)

王美兰。

“兰呐。”赵有财忽然开口,对王美兰道:“宝玉那屋都收拾利索了吧?”

“利索了。”王美兰笑道:“昨天不就说了嘛,就等着他小两口住进去了。”

“啊。”赵有财点点头,转过头又对赵军说:“你这领狗转悠好几天,新楞场那一片儿,都划拉利索了吧?”

“嗯呐,爸。”赵军笑道:“昨天不就说了嘛,今天就不过去了。”

听赵军这话,赵有财脸上露出笑容,伸手接过赵虹递来的半个馒头,笑道:“那你们今天都在家呗?”

“不在家。”赵军、王美兰异口同声的回答,让赵有财眉头一皱,脸色沉下道:“不是?你们还干啥去?”

“我们今天上山。”说上山这话,不是出自赵军的口,而是王美兰说的。

“上山?”赵有财闻言,声音都变了调,道:“你上山干鸡毛去?”

“你咋说话呢?”王美兰眼睛一横,赵有财才发觉自己失态了。这桌上不光有孩子,主要是还有儿媳妇呢。

“说错了,说错了。”一向嘴硬的赵有财,少有地认了错,然后重新问王美兰道:“你上山干啥去?”

“昨天大林家孩子不来了吗?”王美兰道:“他说西山阳坡那边,大脑壳都出来了,一片、一片的。”

王美兰口中的大脑壳,就是小根蒜,是这边最早出来的野菜。

四月初,天气还凉。但阳坡暖和,落叶覆盖保温,有些青草已经破土而出了。

都说穷人家孩子早当家,武大林不在家,林文芹忙活小卖店,他家的俩孩子就在山根子附近套野鸡、套跳猫。

套着了就拿着猎物,自己走来永安,将野鸡、跳猫卖给他们敬爱的赵大奶奶。

昨天俩孩子溜套子的时候,看着落叶之间拱出小根蒜的蒜苗了。

他们把这消息告诉给了王美兰,说一划拉开那树叶,底下大脑壳一片一片的,可多了呢。

俩孩子挺懂事,他们知道王美兰收他们野鸡、跳猫,纯是照顾他家。

于是那俩孩子跟王美兰说,西山阳坡出小根蒜的事,他们谁都不告诉,就让王美兰去采。

赵家不差那口吃的,但两个孩子这份心意,王美兰没拒绝。

“大脑壳……”赵有财皱眉道:“那玩意咋吃啊?”

“炒肉、拌凉菜、蘸酱。”王美兰道:“那咋吃还不行啊?”

王美兰话音落下,马玲接话道:“还能卷大煎饼。”

“嗯?”赵有财一怔,马玲笑着对他说道:“爸,你不说我昨天摊那大煎饼比每回都好吗?你等我搂回大脑壳,再炸点鸡蛋酱,你再卷上试试。”

赵有财嘴角微微扯动,马玲每次摊煎饼,他都夸有进步,比上次还好。

看着满眼清澈的儿媳妇,赵有财说不出啥来,只能道:“老闺儿,你挨那累干啥呀?咱家那羊角葱都冒头了,卷点羊角葱就得了呗。”

每年白露之前把葱种子撒在地里,白露时发芽叫白露葱。

等到下雪的时候,这葱也长不多大。雪一盖等到来年,葱重新发芽长到筷子粗的时候,将它从地里起出来,这叫葱栽子。

这葱栽子分散开,一棵一棵栽在地里,随长随吃那小葱。

等到秋天的时候,就长成了大葱。挑够粗的大葱拔出来,在太阳下晒几天,分成一捆、一捆,每一捆的葱叶卷在一起,留着过冬吃。

而留在地里不拔的葱,来年重新发芽,新芽如羊角,就是所谓的羊角葱。

羊角葱辣,有滋味,卷干豆腐、卷煎饼都好吃。

见王美兰、马玲她们执意要去,赵有财转头看向赵军,问道:“你也跟着去呀?”

“我……”赵军刚要说话,东小屋里传出电话铃声。

“哥,来电话了!”赵虹欠欠地喊了赵军一声,赵军起身往东小屋走去。

“这又谁呀?”王美兰皱起眉头,心里有些担心。家里一来电话,八成就没好事,不是让她儿子打虎,就是让她儿子撵熊。

“喂,楚局长呀?”这时,东小屋里传出赵军的声音,道:“今天礼拜天,没休息呀?这领导也太操劳了……”

一听来电话的是楚安民,赵有财紧忙起身往屋里走。

见此情形,赵虹不解地问王美兰道:“我哥来电话,我爸干啥去了?”

连赵虹都知道,这个家里来十个电话,有九个都是找赵军的。而另外一个,是乡里有事找王美兰的。

此时,赵军就听楚安民道:“赵军呐,你还认识岛国人吗?”

“谁?”赵军一愣,楚安民干脆直接道:“小鬼子!”

“那我哪认识啊。”赵军如此说,楚安民追问:“张援民认识吗?”

“张援民?”赵军更纳闷了,当即道:“他也不认识啊,我们上哪儿认识那玩意去呀!”

“那昨天都特么晚上了,县里有人上我家来,跟我打听你们。完了那都晚上,我就没给你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