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宁从未央宫出来的时候,长安又下起了鹅毛大雪。
长安各主干道上堆积着雪花,巷道阴冷的地方长期结冰。
入冬之后,因为道路不便,长安的生意也进入了寒冬。
商人不在城镇市署易市,财政就会萎缩。
入冬之后,长安街肆上行人渐渐少了起来,虽然衙署小吏们都在清扫着雪花,尽可能保证道路通畅,但依旧难以应对大量的积雪。
戴德跟在卫宁身后,忧心忡忡的看着这一幕,叹息道“每年入冬,整个大汉便暮气沉沉,若道路通顺,也不至如此。”
“道路的阻塞,给百姓带来太多不便。”
卫宁深以为然的点头,戴德忧心的是实打实的民生大事,并不是书呆子说些不切实际的话。
“卫侯爷,你说要建设书院老夫实在囊中羞涩,无法给予你支持。”
卫宁忙道“戴夫子勿要如此,你能出来教化百姓,已是天下人之福。”
“书院的事我说了,我会给伱建设,你莫要操心。”
“还请夫子动用自己的能量,多找一些儒生,一起教书育人。”
戴德肃穆道“此老夫分内之事,卫侯爷放心。”
卫宁带着戴德认识了自己的府邸大门后,戴德便抱拳行礼离去。
等卫宁回到府邸,便叫来赵策,让他去打听一下长安城有没有空地贩卖。
卫宁给了赵策要求,便宜,地广。
赵策领命而去。
长安的行政权力中心在北城,南城相对贫苦,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发,都是空地。
这些地自然都是朝廷的,一般来说汉武帝会赏赐一些立下功勋的武将。
不过现在还在空着。
其中一处约十亩的空地是颜仲元的,赵策找到了颜家的管事,商讨价格。
北城的地价一亩可能要万金,南城就便宜很多,一亩大概三千金左右。
赵策觉得太贵,这处空地背靠着小山谷,风水不太好,赵策还价二千金。
颜家管事说要回去和主家商讨。
颜府。
颜仲元抱着茶盏喝着热水,一旁几名大儒齐聚。
颜仲元面色阴郁,道“既然戴德想依附于小人,那就传出话去,就说戴德趋炎附势,卑躬屈膝,无君子之风度,屈膝于镇北侯的权势之下,实乃鹰犬爪牙,自甘堕落。”
他要搞臭戴德的名声
读书人,尤其是他们这些儒生,一辈子将名看的比利还要重,他们可以不要钱,不贪色,但却唯独绕不开名这一关。
读书人的通病,都清高,都想在史书留下浓重的笔墨,让丹青留名,后人称赞。
那就让戴德身败名裂
他们搞臭了太多人的名声,首屈一指的便是商鞅。
不可否认商鞅变法有利有弊,但若不是他们推波助澜,商鞅的名声也不会在后世臭成这个样子。
商鞅是这样的,秦始皇更惨,孔安国把秦始皇焚书坑儒给记在尚书的序中,乃至后人全都认为秦始皇杀了儒生。
现在他们要搞戴德了。
说话间,颜仲元的管事走了进来,贴耳对颜仲元道“卫宁家中管事来买我们的地。”
颜仲元面色不悦,哼道“不卖”
“等等”
颜仲元叫住了管事,心道卫宁买地,想来是要给戴德建设书院。
这不就是戴德阿谀卫宁的绝佳证据吗
舔了卫宁就送他一处书院,想洗都洗白不了啊
颜仲元道“他们要给多少钱”
管事道“一亩两千金。”
“什么”
颜仲元瞪大眼睛,怒道“他们怎么不去抢真当我的土地不值钱是不是这种话也敢说爱买谁买谁的去”
“简直异想天开”
旁边几名大儒问颜仲元道“颜郎中,出什么事了”
颜仲元将方才的事简短的告知诸人。
这群大儒沉默片刻,认真的道“卖”
“颜大人,想弄臭戴德的名声,若不割点肉,总归是不行的。”
颜仲元
你们踏马的说的好听,吸的是老夫的血,割的是老夫的肉
你们怎么不割肉卖血的
城南的地虽然不值钱,但最起码市场价三千金一亩是要的吧十亩地老夫损失了一万金,这谁受得了
一名大儒微笑道“颜大人莫气恼。”
“您那一块地咱们都是知晓的,种植不出来任何粮食,除了建设房屋没有任何作用。”
“人家建设房屋也指望种点田地,你这也种不出来,太特殊了,一般人应当不会买的。”
这倒是的,颜仲元点点头。
一名大儒又道“以老夫的意见,凡事都可以谈,那卫宁急于给戴德购买地盖书院,不会去观察这些细微之事。”
“若颜大人你将后面那块小山包一同卖给卫宁,然后收三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