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印刷术(1 / 2)

入夜,关中的雪渐渐大了起来。

婢女拎着火炉走进来,给火炉内添了木炭,降温了,屋内随处燃烧着旺盛的木炭,烘的暖洋洋的。

婢女给卫宁温了一壶茶,安静的在书桌旁边给卫宁添茶,然后才悄悄的离开书房,将门开了一道缝隙。

卫宁看着红泥火炉上的火光在发呆,以前在浅水村的时候,最怕冬天。

那时候他好希望屋内能暖和,这样母亲不用受冻挨苦,自己也不会被冻伤。

时光荏苒,现在红袖添香锦衣玉食,两相比较,天差地别。

卫宁没有过多伤感,他将赵策叫了进来,让他去弄点胶泥过来。

不多时,赵策便将胶泥给卫宁送来。

卫宁坐在蒲团上,用刀在胶泥上刻着隶字,不过是反刻的。

一个简单的汉字反刻完毕,他便拿着胶泥去火炉上烘干。

一夜无话,翌日一早。

外面白茫茫的一片,赵策带着家将婢女们在扫雪,卫宁披着汉武帝送的大氅,将烘干的胶泥揣入怀中,然后朝未央宫走去。

汉武帝椒房殿和卫子夫吃着早膳,卫宁来后,被汉武帝叫过去,三人围着低矮的餐桌一起吃着丰盛的早膳。

汉朝施行分食制,不过这里也没外人,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吃了早膳后我,卫子夫去织衣,汉武帝则带着卫宁在椒房殿外的庭院走着。

数十株梅花傲然生长,妖冶艳丽。

“陛下,我打算推举两人去南疆。”

汉武帝道“人都选好了”

“两个人不够吧”

卫宁点头道“两个人自然不够,余下的官吏我现在也找不到了,还请陛下帮我选人吧,我实在不知该怎么选。”

汉武帝白了一眼卫宁“自私自利的典型思想。”

“啊”

汉武帝对卫宁道“朕给你一切可调动的资源,找不到人你可以去找庄青翟,他是丞相。”

“李蔡朕给你杀了,还有人敢不配合伱吗”

“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你精心挑选,你哪有这么多时间去做这些事”

“让下面的人帮你做,朝廷养着这些人做什么的凡事你都要亲力亲为,不给你累死了”

卫宁“”

额,我确实没想过这一茬事了,主要卫宁还是带入在臣子的思想中去考虑治理南疆的事,完全没意识到他现在已经是南疆的最高领导者,决定南疆一切治理事宜和未来的方向。

卫宁道“我晓得了,待会儿我去一趟丞相府。”

汉武帝叹息道“每年冬天,百姓最是难过,关中天冷,每到冬天就会活生生冻死一大批百姓。”

这丝毫不夸张。

卫宁在最底层生存过,他知道冬天对普通民众的危害究竟多大。

可惜,汉朝没有棉花,要是能种植出来棉花冬天就好过了。

他劝汉武帝道“陛下不要过于担忧了。”

“对了。”

卫宁从怀中拿出一块胶泥递给汉武帝。

汉武帝不解的看着卫宁,问道“拿胶泥给朕看做什么”

卫宁对汉武帝道“陛下你蹲下来。”

汉武帝

朕多大人了,蹲下来和你玩雪吗

不过他还是蹲了下来,卫宁将胶泥轻轻在雪上盖了一下,雪花上清晰的出现一个字汉。

汉武帝迷茫的道“这不就是印章吗怎么了”

“你总不会真让朕蹲下来陪你玩雪吧你小子别太过分。”

卫宁笑着道“当然不是了,陛下可以站起来了。”

汉武帝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反问卫宁道“朕站着难道就看不到字了”

卫宁“”

“也是哈,站着也能看到。”

汉武帝一脸无语,问卫宁道“你究竟想说什么”

卫宁道“陛下,大汉现在有多少汉字常用的。”

汉武帝道“那估摸着有几千万”

卫宁“啊”

“汉字,字啊,不是汉子。”

汉武帝捂额,一脸尴尬,道“哦,常用的两三千甚至更少一点吧,怎么”

卫宁道“如果都刻在胶泥上呢”

汉武帝道“有什么用”

卫宁道“印刷啊就和拓印一样,这些汉字全部如这胶泥一样,经过排列泼墨之后,那不就能轻松刊印成书了”

“以前用布帛、竹刀纂,自然没办法实现大面积印刷。”

“如今纸张飞入寻常百姓家,但书籍依旧靠手抄家传,民间百姓将书籍视若珍宝,甚至借阅一本书都要付钱。”

“说白了还是技术壁垒,富者藏书无数,穷者一书难求。”

“如此知识上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最终朝廷揽的人才岂不都是权贵人家”

“若他们家族世袭罔替发展下去,这些家族不就一代代积累壮大”

“现在陛下手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