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无缘殿。
刘焕课程上了一半,慌忙的跑了回来。
“娘你怎么了”
他以为陈阿娇出什么事了,脸色惨白一片。
看到陈阿娇没事后,刘焕心下稍安。
“娘,你这么着急叫我回来干啥呀”
陈阿娇道“陛下要祭祀了,通知你了吗”
刘焕摇头,道“没,怎么了”
这么隆重的场合,他若不带着伱,外廷的官僚会怎么想
陈阿娇道“你去告诉你老师,说你想去祭祀,想一起替天下百姓祈求丰收”
“啊为什么”
陈阿娇道“你别问为什么了,快去,一定要参加这次祭祀知道吗”
“哦。”
当刘焕将他想郊祭的事告知内史石庆时,石庆觉得刘焕是个合格的皇长子。
能替天下百姓考量,性格温婉,将来一定是个合格的君主。
不过同时石庆也很怒,你汉武帝凭什么不带皇长子去郊祭
如果皇长子品德败坏,那就罢了,如此纯真善良的美德,为何不带他去郊祭
石庆联合一众文官开始纷纷给汉武帝施压。
他们认为汉武帝此举是不遵循周礼,有子嗣而不带子嗣郊祭,有悖天道。
如果这些话只在朝廷传播一下,倒也没什么,关键石庆的这些论言传到了民间。
这无疑会让民间百姓认为汉武帝此次祭祀不诚心,上天则不会保佑天下百姓。
如此压力下来后,汉武帝都不得不妥协,最终带上了刘焕一同郊祭。
他最终吃到了自己定下神权论的反噬。
三日后,骊山。
一大清早,卫宁便骑着马匹去了建章营,带着上千名建章营整齐划一的前去骊山。
霍去病的羽林军早早已经到了这里。
围在骊山祭坛的百姓实在太多,仿佛大半个长安百姓都到了这里。
霍去病已经开始指挥羽林军维系秩序,等卫宁来后,立刻也开始指挥建章营加入到维系秩序的队列中。
他们不仅要维持秩序,尽可能的让百姓在这次盛大活动中不会出乱子。
也要负担起拱卫皇室成员和官吏的安全工作。
在骊山不远处还驻扎着一支五千人规模的军队,他们严阵以待,若真出现不受控制局面,他们会立刻赶来。
卫宁寻目朝祭坛上望去,祭坛方方正正,印证天圆地方说。
整个祭坛高约十丈,四周都有巨大的木质阶梯。
阶梯上铺着黄色的丝绸。
这些细节都有讲究,不同祭祀用的颜色也不同,现在祭祀农业,自然用黄色。
霍去病站在卫宁旁边,抬头朝祭坛上看去,道“一会儿我姨夫他们就会在上面祭祀。”
“那里可以俯瞰到周围所有百姓。”
能有资格上去的人不多,除了礼仪官外,只有寥寥少数的高官。
能登上此处祭坛,是无上的荣耀。
总之古代的每一次祭祀,都能将皇权九五之尊烘托的高高在上,让人油然会产生精忠报国、君臣父子的情感。
官道上。
整齐高亢的马蹄声传来,百姓们先是哗然,旋即全部安静的侧目朝官道望去。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六匹枣红色高头大马拉着马车,天子六驾,大臣四驾,礼仪不可逾越,僭越礼仪要杀头。
天子驾撵后面则是卫子夫的凤驾,以四匹小白马拉着马车。
再后面则是刘焕的四驾马车。
在马车抵达阶梯之前,便有数十名太监内宦拱卫住队伍。
旋即汉武帝在数名太监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的朝阶梯上走去,后方是卫子夫,再后方是刘焕。
卫宁远远地看着,忽然神色有些呆住了。
霍去病笑着道“小宁你咋了没见过这么隆重的一幕”
卫宁摇摇头,依旧眯着眼睛,朝远方望去。
他只能看到个轮廓,可那女子的身形体态,为何如此酷像我母亲
卫宁能感觉出来,对方好像也在望着自己。
祭祀高台之上。
卫子夫望着站在下方的卫宁,虽然只是远远地看着,但她能感受到卫宁看着自己的目光。
陛下这么安排,难道不怕卫宁见到我吗
马上她就要去祭祀了,站在下方的卫宁说不定会看到自己面庞。
陛下究竟做了什么打算
卫子夫不理解汉武帝的意图,在礼仪官的唱谒之下。
卫子夫拖着长长的凤袍,朝前方祭祀台走去。
她手持三柱高香,举过头顶,弯腰祭拜,如此三次。
卫宁目不转睛的盯着高台上的卫子夫,心跳加速。
“我想上去”
卫宁忽然开口,“我要上去”
霍去病赶紧拦住卫宁,道“小宁你干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