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未央宫椒房殿。
大殿灯火明亮,汉武帝背身站在大殿中,气氛十分压抑。
主父偃几名臣僚躬身行礼。
穿着玄黑龙袍的天子背对着群臣,一言不发。
不知过了多久,就听啪嗒一声。
一封竹简被汉武帝朝后方甩了出去,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汉武帝阴沉的开口“朕的好臣子,朕才封了大庶长爵,他就膨胀了”
“他是大英雄,定襄郡的大恩人,大汉的拯救者,他现在可以杀人,日后就会对朕动刀”
主父偃几人不明所以,但从汉武帝口中他们能知道,天子这是在说卫宁。
这个小子,究竟又做了什么事
他虽然不在长安,却能将长安搅起这么大的风云,也是个人才
主父偃小心翼翼的将竹简奏疏拿起来。
这是定襄刺史赵纯礼的奏疏。
“臣,赵纯礼呕血上书,请陛下替臣讨回公道,今有士卒卫宁者,恃功而骄,目无王法,滥杀无辜,吾子因言语开罪其,其居功至傲,以刀在众目睽睽之下残忍杀吾子”
主父偃双目陡然瞪大,一脸不敢置信。
这个小子,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在定襄随便杀人杀的还是刺史的儿子
赵纯礼是老派贵族之后,主父偃这些人和卫青一样,都是寒门被提拔上来的。
主父偃忙不迭抱拳开口,道“陛下,这其中说不得有什么隐情”
话未说完,便被刘彻扬声制止“隐情有什么隐情敢对赵纯礼之子动刀”
“这不是恃宠而骄是什么”
无人敢回汉武帝的话。
年轻人,你又不是霍去病,你怎么敢动手的。
如果在定襄动手的是霍去病,没事,汉武帝这个做姨夫的会替他摆平。
但你卫宁是谁
是,你是打过一场打仗,拯救了定襄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些道理你还是不懂。
即便现在陛下还需要你,但战争结束后,陛下还会需要你这个性子张扬跋扈的人吗
主父偃心中哀叹。
大殿再次陷入安静。
踢踏踢踏的脚步声在椒房殿外传来。
一名太监急促走了进来,双手抱着竹简,躬身道“陛下,卫大将军从定襄来信。”
汉武帝挥手。
小太监急忙接过奏疏,躬身交给汉武帝。
他接过奏疏,安静的看着,眉宇再次渐渐蹙了起来。
脸上神色有些复杂。
卫青这封来信,是替卫宁解释为什么要杀赵午第。
信件上说,是赵刺史的长子打开了城门,带着匈奴人进入定襄郡。
两人各说其词。
汉武帝有些拿捏不准,将卫青的信件交给主父偃几人。
他们看完后,表情和汉武帝一样复杂。
董仲舒此时开口,对刘彻道“陛下,两方各说其词,谁也没有证据,臣认为不能草草处理了卫宁。”
汉武帝默不作声。
无论是卫青还是赵纯礼,在他心中的分量都很重。
现在两人各说其词,却都没有任何证据,该相信谁,这都需要这名天子自己判断。
判断对了,他英明神武,判断错了,千古昏君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他选择相信其中一方,那另一方一定会遭遇灭顶之灾。
这个时候,主父偃这些人是断然不敢开口打扰汉武帝的。
他们也不可能开口替卫青说情,不能偏向卫青。
“尔等先回去吧。”
汉武帝挥挥手。
他并没有当即做任何决断,他在等,看看后续还有没有什么情报过来。
似乎想起什么,道“明日一早,调张汤去一趟定襄郡。”
“喏”
这一夜,汉武帝辗转难眠。
他在思考,万一定襄那边查不出证据,无法判断是不是赵午第引匈奴人如定襄,该怎么处理
那个时候,卫宁一定是要杀的。
可为了一群当初从龙的功臣,去灭掉一个大汉正在崛起的新星,这值得吗
汉武帝自己问自己。
但要不处理卫宁,赵纯礼这一派的怨言无法平息。
一夜无眠,翌日一早。
汉武帝再次接到卫青的八百里加急军报。
当他打开后,这上面的内容是定襄郡太守秦川的言辞。
看完后,汉武帝深吸一口气,将竹简交给左右,道“烧了。”
秦川在信件上,已经说了,唯一的人证,死了。
换句话说,他现在可以杀卫宁给赵纯礼交代了
“来人”
汉武帝目光一凛,对左右道“张汤出发了没有”
“回陛下,张中丞还没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