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的把箱子打开,言简意赅
“搬去哪儿”
安景指了下客厅一角“不挡路就行。”
按理说他应该搬去书房然后再签名的,可安景不想楼上楼下的折腾,都是在客厅签名。
安景再次感受到了自己和晏启离之间力量得差距。
搬得他胳膊痛腰酸的几大箱书,晏启离轻轻松松就解决了。
望着不费吹灰之力的晏启离,安景羡慕又眼红。
安景仔细检查了一下几箱书,确认没有问题后,在电视柜里找笔。
安景特意买了几种花里胡哨的笔,特意用来给书签名。
也存着希望读者看见各种鎏金闪粉的笔,知道他不是什么年过半百的老古板的小心思。
看着弯腰都费劲的安景,晏启离眉头皱紧又松开。
都这样了,也不知道这人在折腾什么。
就他们两人现在的关系,出于人道主义给他按按腰背,已经算北疆王善心大发。
晏启离也就随着安景折腾。
安景拥有许多作者的通病拖延症,可他在某些情况下,又见不得积累的工作。
安景准备先把三百枚书签解决了。
需要写在书签的上的台词都是提前征集读者意见,提前和出版方敲定了的,安景只需要挑着写就行。
工作量不算大。
安景盘腿坐在厚厚的地毯上,趴在茶几上誊抄名台词。
晏启离扫了一眼,安景人长得清秀灵动,一手字却写的潇洒不拘小节,笔锋凌厉有型。
安景的字迹狂放,和他本人给人的感觉截然相反。
晏启离盯着书签看了良久,终于忍不住指着一处问“这是什么字”
安景余光一扫“宴年,我的笔名。”
晏启离“”
看着纠缠在一起的一团,晏启离横看竖看都没看出,这哪里像宴年两个字。
不知道的,还以为安景是在上面画了一朵抽象的花。
“这叫艺术签名。”感受到了晏启离的沉默,安景跟他解释“就是要让读者看不出来。”
签名要有特色,也不能写得规规矩矩,容易被人假冒。
这个签名是安景自己冥思苦想两天设计出来的。
上面有自己防伪小巧思不说,还省笔画。
看不出来,又有什么意思
晏启离看不懂这种新潮的设计,就像他不理解,多了一个作者签名又能怎么样。
书的内容还不是一样的。
不过有了前段时间的二次元文化的震撼在前,什么妖魔鬼怪都在漫展看过了,晏启离觉得这都不是什么事了。
他也不是非要理解并融入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
活阎罗毫不在意地把写好的书签放了回去。
他不知道,以宴年老师名气,这么轻薄小巧的一枚书签,在二手市场已经炒上了四位数。
多少粉丝定闹钟蹲点熬夜,就为了抢这一枚小小的特签。
把茶几上这一堆东西拍个照发网上去,能引起粉丝疯狂的程度。
安景习惯性在签名后点一下,想起一件事
“晚上姜辰和孟于舟要来我们家吃饭。”
本来定好是去姜辰新家吃火锅的,结果安景腰闪了去不了。
他跟姜辰说了后,商量改个时间或者姜辰和孟于舟两人吃,结果姜辰很不讲究,直接把吃饭地点改在了他家。
当时的安景你暖房,来我家吃
姜辰毫不在意大家都是年轻人,不要那么迷信。
安景“”
安景无话可说。
姜辰很仗义,说菜他们买锅底孟于舟熬,连一次性桌布锅碗他们都可以自带,安景和晏启
离只需要出两个人就好了。
姜辰走的时候,我们一定收拾好把垃圾带走。
姜辰考虑如此周全,让安景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只能答应。
晏启离在听到我们家三个字时,眉梢挑了挑。
他不怕见人,况且这是安景家。
安景要邀请谁来家里做客、和谁往来,他管不着,也不在意。
随便,都可以,
见晏启离可有可无的点头,安景担心他是不乐意有外人来家里
“你来这么久,还没吃过火锅,火锅很好吃的。”
火锅包容万物,能符合所有华国人的不同口味,安景就没见过谁不喜欢吃火锅。
听了安景的描述,晏启离不以为意
“不就是涮锅子。”
军中食材有限,打了胜仗大家都会围在一起吃涮锅子。
就算等级最低的士兵,都能分到一两片羊肉,喝一碗热肉汤。
安景摇头“不不不,我们这里的火锅,和你那个世界的涮锅,是完全不同的。”
形式相同,但汤底和食材调料的丰富程度,完全不能比。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