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造就此局面的,仅仅只是一个人
而那个人,还是此前已经失踪许久的“仁王”橘青登
“仁王”突然攻击清水一族的目的是什么
他有没有同伙
他现在身处何方
无数的疑问、无数的不解,像从天而降的巨锤一样,重重地砸向官差们的脑袋。
砸得他们耳晕目眩。
砸得他们如陷五里雾中。
我们接下来应该如何行动官差们齐刷刷地将“申请指示”的目光,投向他们的上级、领导。
事实上,他们的上级、领导此时同样也是不知所措,惝恍若迷。
权衡利弊之下,他们只能茫然地下达“都到街上去寻找橘青登”的命令,姑且摆出一副“我们并没有吃干饭”的姿态。
较之官府的动作迟缓,受害人这边也就是清水一族的反应无疑要快上许多。
在收到“仁王来袭”的消息后,罗刹立即于第一时间调兵遣将。
可是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了。
尽管罗刹的补救工作做得不可谓不及时,但他的部署速度根本跟不上青登的进攻速度
青登是单独行动,没有同伴之累。
在“一马当先1”、“铁肺1”等天赋的加持下,青登的移动速度远超常人。
更何况,他还在新御庭番接受过正规的忍者训练,拥有“即使是在仅有巴掌宽的围墙上,也照样能如履平地”的超强机动性。
10分钟前,他在吉原聆听靡靡之音。
10分钟后,他可能就出现在日本桥的附近,俯瞰人来人往的闹市。
有道是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倘若像撒胡椒粉一样,毫无针对性地处处布防,便会于无形之中分散了力量,将“逐个击破”的大好机会,拱手让给青登。
因此,罗刹只能将兵力都集中在重要的据点里。
至于其他不太重要的场所便只能自求多福了
然而纵使已慎重如斯,也没有使罗刹那紧皱的眉头得以舒展。
因为就在刚才,他收到了一则噩耗被他重点布防的某地区,依然陷于青登的刀下
直到天空拂晓,泛白的黎明柔光洒满江户的大街小巷时,青登才总算是停下了进击的步伐。
仅仅一夜的功夫,青登就摧毁了清水一族的13座据点被他所杀伤的雅库扎,数以百计
“仁王橘青登在短短一夜之间,连踢清水一族的13个场子,斩敌过百”的消息,如旋风一般席卷整个江户,进而传播到关东乃至更遥远的地方。
自讨夷组覆灭以来,便一直沉寂至今的仁王,其持刀而立的身影时隔半年再度闯入世人的视界
清水一族受重创的翌日早上
江户
红土道路上,干冷的北风呼啸而过。
乍一看,一切都如往常那般。
男男女女熙来攘往。
拉货的大板车在行人中横冲直撞。
只不过,若是细心观察的话,定能发现这当儿的街町气氛,已经完全变了样。
“喂,你知道昨晚的事儿吗”
“早知道了。”
“哎呀,这可真是有种一觉醒来,整个关东都变天了的感觉。”
“变天倒不至于。清水一族树大根深,这么点创伤,还不足以使其倾覆。”
“但是,足足13个场子被踢,哪怕是财大气粗的清水一族,也会深感肉痛吧”
“切,你懂什么对清水一族这种级别的雅库扎组织来说,损失点钱财算什么失财事小,丢脸事大雅库扎什么都能舍弃,唯独不能丢了面子清水一族若不尽快设法挽回脸面,那么事后人们会怎么看待他们”
“嗯这倒也没错。”
“那个橘青登为何要跟清水一族过不去啊他们之间有仇吗”
“谁知道。”
“哼哼,想不到那个可恶的清水一族,也有吃了个大瘪的一天啊,活该”
“嘘嘘,收声收声小心隔墙有耳”
类似于此的谈话声,处处可闻。
按理来说,发生了这么重大的新闻,一定会在翌日的瓦板上登报才对。
然而,瓦板小贩们慑于清水一族的威压,完全不敢在瓦板上刊登涉关昨夜之事的任何信息。
所谓的“瓦板小报”,可以理解成江户时代的报纸。
17世纪初,“商都”大坂首度出现了一种类似于报纸的读物,叫做“瓦板”。
它是一种非官方的读物,由民间自由地印刷和销售。
要制作瓦板读物,先要用粘土凋刻,之后将粘土烧成瓦片,再用这些瓦片将内容印刷到纸上。
随着技术的发展,瓦板不再局限于泥板印刷,也出现了用木板印刷的瓦板。
瓦板会报道各种类型的消息,涉及的内容既有国内战争、暴乱、谋杀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