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后患无穷(2 / 3)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5946 字 2024-03-21

仁义家风传承的家族,不能让天下人以为王家忘恩负义

“申相可否指点,林泰来到底怎么想的”王司徒再次问道。

申时行摇了摇头,叹口气说“若说实话,我也不清楚林泰来想什么,他什么也没与我说。”

“他对申相你都不透露”王司徒不能置信的说“自己独走”

申时行却习以为常的说“就像是上次帮你谋求户部尚书一样,同样没有对我提前透露做法。

但是我根据经验断定,如果林泰来想做什么,一定会有个代言人站在这里。”

于是申首辅和王司徒的目光在人群来回逡巡,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代言人,这个人又会是谁

但是看了一圈后,申首辅和王司徒还是不明所以,毕竟林泰来在朝堂认识的人太少了。

除了他们两个就是兵部尚书张佳,但张大司马显然不可能当林泰来的代言人。

难道林泰来真的弃武从文,准备回老家读书

这时候,都察院江西道监察御史、代理西城巡城御史王象蒙晃晃悠悠的出现在文华殿外。

“伯父安好。”王象蒙对王司徒行了个礼。

王司徒轻喝道“在这里要称职务”

王御史撇了撇嘴,左顾右看仿佛在找人。

王司徒又很奇怪的问道“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王御史答道“今日准备奏报林泰来的案件审理结果,但掌道御史贵体有恙,就委托我代替。

所以我万般无奈,只好硬着头皮来文华殿。

说起来这是我第一次上殿参加朝议,应该怎么才能装作很熟悉的样子”

“你这玩世不恭的浪荡语气,简直像林泰来”王司徒忍无可忍的训斥了一句。

王象蒙吓了一跳,真的有这么明显吗伯父不会看出是林泰来教的吧

王司徒还想再继续问什么时,王象蒙却大步走开,来到了礼部尚书沈鲤面前。

这位沈尚书可不是一般人,乃是当今清流的核心,历史上也是未来东林党的领袖,以后也入过阁的。

王御史直接开口说“大宗伯今天是不是要议论武科殿试的事情

若朝廷思虑不周,那就要靠大宗伯纠正了”

礼部沈尚书纳闷的问道“你是何人”

朝廷里外这么多官员,沈鲤不可能都认识,对王象蒙这种小透明确实没什么印象。

王御史便自我介绍说“在下乃户部大司徒之侄,监察御史王象蒙。”

听到这个身份来头,沈尚书秒懂。一句话归纳就是,这御史肯定是屁股坐在林泰来那边的人

政治中,永远是屁股决定立场,知道对方屁股坐在哪里,就看透了一大半了。

至于王御史为何找自己搭话,沈尚书猜出了几分,冷笑道“怎么想让我为林泰来火中取栗”

王御史连忙否认说“不,大宗伯不要误会在我看来,林泰来能不能获取武状元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郑国泰夺得武状元啊”

沈尚书只觉得对方欲盖弥彰,阻击郑国泰,不就相当于为林泰来铺路吗

“可笑还说不是为林泰来火中取栗”

王象蒙用着最拙劣的演技,说着最痛心疾首的话“我说这些,真是为了大宗伯着想

朝廷礼乐制度皆是礼部职责所在,殿试制度也不例外,大宗师不可推辞责任。”

沈鲤不动声色的说“武科殿试以兵部为主,我们礼部只是参赞。”

王御史却仿佛开始东拉西扯“往年平民武试第一皆授正五品实职,今年状元只会高不会低。

难道大宗伯就没想到过,郑国泰得到武状元后,会有什么后果”

王御史说的这些话也没错,按制度,武状元肯定要授官的,而且待遇超出其他武进士一大截。

沈鲤不以为意的回应说“故弄玄虚,给他一个武职,又能如何”

不是沈尚书自大,而是在大明当今体制下,一个武职确实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不过按往常惯例,武试第一和其他人区别很大。

如果是平民考生,武试第一可以直接有独当一面的机会。而其他武进士就只能从百户级别武职、幕僚赞画、营中教头做起。

王御史忽然掏出一张纸看了几眼,答道“那也要看什么位置,如果中状元的郑国泰被安排在大内禁兵呢”

京师官军体系十分复杂,但大体上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京营,一会三大营一会十二团营,一会又改回三大营,主要任务是保卫京城。

第二部分是皇帝亲军,就是直属皇帝指挥的二十二卫,包括特殊的锦衣卫在内。

第三部分就是大内禁兵,由御马监太监提督指挥,负责守卫皇宫各处宫门,精锐程度最高。

王御史继续说着“举个例子,如果郑国泰获取状元,不得不授予实职时,天子让郑国泰掌管东华门,大宗伯敢想象后果吗”

听到这个设想,沈鲤忽然虎躯巨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