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谁都不想担责(2 / 3)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4975 字 2024-03-21

在这些天,万民口口相传的林解元,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下,从未现身于人前。

其实此时此刻,林解元已经能望见石头城的城墙了。

没错,阔别半个多月后,他又折返南京城。

这次路上走得很慢很慢,而且还在浒墅关磨蹭了几天才走。

毕竟事情发酵需要时间,舆情风暴反馈到南京城同样也需要时间。

至于林大官人为什么要重回南京城,那是因为他作为舆论风暴中心人物,不适合呆在苏州府。

林大官人身边还有十来个军士,毕竟名义上是被京卫官军抓来的。

这十来个军士其实都是魏国公的人,但对外绝对不会承认身份,只笼统说是京卫官军。

当初魏国公门客盛先生找上门来后,就与林泰来各取所需敲定了详细合作方案。

然后才有了枫桥外,林泰来假装被“京卫”官军捉走的事情。

船只到了南京城外的龙江关,又上岸后,这些军士将林泰来押送到了龙江关的张把总面前。

然后这些军士便一哄而散,从此不知所终。

只留下了一脸懵逼的张把总,不明白这是什么情况。

作为守卫关卡的武官,在消息方面还是很灵通的,听说过苏州府的舆论风暴。

但没想到,舆论风暴的中心人物今天忽然就直接出现在了自己面前。

林泰来解释说“我现在是个阶下囚,被京卫官军捉拿至此,并递交给了张大人你。”

张把总还是懵逼,下意识道“那本官又该如何处置”

林泰来理所当然的说“当然是押解我入城,交给有司审问。”

张把总又问“说清楚点,有司到底是哪家衙门”

林泰来回应说“这我哪知道我就知道,嘿,我是被伱们京卫的人抓到这里了

但我又不知道是哪家抓我,也不知道谁要治罪我”

张把总“”

这到底是个什么葫芦事情怎么一点都看不懂

他不想参与进去,但又不敢这样直接放人,因为擅自放人也可能是要担责任的。

林泰来很积极的帮忙出主意说“要抓捕我的衙门,不外乎守备府李侯爷、兵部王尚书,还有刑部。

你把我押解到那三个地方,总不会错的”

张把总三思之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便亲自押着林泰来入城,前往最近的守备府而去。

在大门处禀报过后,没多久,守备大臣临淮侯李言恭就派了人回话说

“当初林泰来从鹿鸣宴杀出去后,是兵部王尚书下令寻找林泰来。

何况武举乃是兵部所管,所以将林泰来送到兵部就行了。”

张把总没奈何,对林泰来问道“这可如何是好”

林泰来自信的说“那看我的”

便对着大门里叫道“李侯爷你儿子李宗城一直与我过不去,砸了我的座船,打伤了我的人,并妄图抓捕我

如今我被送到你门前,你却为何又胆小如鼠,不敢接收我”

可是任凭林泰来怎么喊,守备府里就是没有回应。

林泰来也只能无奈的对张把总说“我尽力了。”

张把总无话可说,只能又押着林泰来,去了城东兵部。

同样禀报进去,很快就得到了王尚书的指示

“当初本部发话寻找林泰来,也只是寻找而已,并无捉拿抓捕之意。

但前些日子有人去了刑部上告林泰来,所以要林泰来乃是刑部被告,将人送到刑部即可。”

张把总地位太低,对老爷们的指示没有反对能力。

所以也只能继续奔波,押着林泰来又往城北的刑部跑。

等到了刑部,又一次禀报进去,还是很快得到了回应。

刑部认为,应该根据谁抓的谁负责原则。

是京卫官军把林泰来捉拿回南京的,所以应该由负责京卫官军调度的守备府接收。

林泰来忍不住又堵住了刑部的大门,叫道“王弇州公听说你正式到刑部上任了

既然收了告我的案子,却又为何不敢收押我”

回应林泰来的,还是寂静,没有任何回音。

林泰来嘀咕说“什么世道,连王老盟主都如此能忍了。”

对于跑了三个衙署的结果,张把总简直要疯了。

他也猜测老爷们可能不靠谱,但没想到竟然这么不靠谱

难道堂堂的国都南京城,还需要他这个小把总出面,去承担所有吗

其实张把总内心也很清楚,眼前这位掀起了全苏州府抗税风波的好汉是个烫手山芋,总不能留在自己手里啊。

他就是个小小的关卡把总而已,掺乎不起水很深的政治事务。

要知道,苏州府掀起抗税风波的消息传到南京城后,粮价已经涨到先前的三倍了

目前南京城官方每年要输入一百万石税粮,其中四十万左右都来自苏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