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6章 1566结束(2 / 3)

张吉从她手里接过,这才小心翼翼放在魏广德面前,问道:“老爷,发生什么事儿了”

“还能有什么事儿,昨日进卿的话你还记得吧,被他言中了。”

“啊。”

魏广德话音落下,张吉就惊呼一声。

“啊什么啊,多大点事儿。”

魏广德不满的说了句,伸手端起茶盏,用茶盖拨了拨茶水上漂浮的茶叶,这才轻轻啜了一口。

“老爷,那要不要我联繫人,咱们也弹劾他。”

张吉说的弹人,自然是针对张四维。

“不必,小事儿一桩。

山西蒲州那边,你多关注下,一切不变,还是老样子。”

魏广德看了眼张吉,这才吩咐道。

“知道了,老爷。”

张吉知道那是什么事儿,这些年在京城,他当然知道老爷打的什么主意。

办成了,张四维不管多得势,都得乖乖滚回山西去。

他拿什么和自家老爷爭,跳樑小丑而已。

张四维在京城,风评好坏参半,都知道他手里银子多,虽然未必比首辅大人多,但也差不了多少。

魏广德当初也没少帮著同年,而张四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些年,京里得到张四维资助的官员可是不少。

这样的做法,自然让一些清流很是看不惯,私底下没少说他用权財编织势力网。

倒是魏广德,现在除非熟人,一般都不再资助,不过官员们离京时,魏广德也会送上一支珍贵的人参。

这也是防备有人以此攻訐他,说他用钱財结党营私,张四维就是范例。

“好了,我这里没事儿了,你去做事吧。”

魏广德也懒得去让他打听外面的传言,想想也就那些。

等张吉出去后,魏广德嘴角一扬,笑容从第一次浮现在他脸上。

有了张四维这波助攻,他魏广德念旧情的人品算是在朝中立起来了。

这种事,对於大部分同僚来说,都不会认为有错。

都说人走茶凉,他们谁不担心。

可若是当朝首辅念旧,以后就算自己致仕,只要魏广德还在位,一封书信求上门,或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虽然看似给自己找了不少麻烦,特別是以后,但对於现在的魏广德来说,確实悄无声息的在所有官员心里加上一个环,隨时可以拉拢、联接起来的网环。

接下来,魏广德就是只有等,等陈矩那边给他消息,告诉他皇帝看到奏疏时的反应,就知道自己的仕途到底如何了。

下午,魏广德在后园凉亭那里泡上一壶茶,旁边摆放著几盘小点心,就那么优哉游哉翻书。

看到当然不是四书五经等圣人之学,而是一本小说,后世还非常有名的话本——《金瓶梅》。

这书还是手抄本,魏广德都不知道是谁抄写的,反正张吉从外面收回来的。

至於印刷版本,据说后世发现最早的版本是万历二十多年的时候出现的,而这书的出现时间应该是在隆万之交。

关於兰陵笑笑生的身份,已不可考,就算当下也是一样。

没人知道谁写的书,虽然有猜测。

魏广德也没有要刺探作者的意思,不过因为此书出现后在士林中的影响巨大,內容也很吸引人,所以他才抽这时间在家中细读。

《金瓶梅》在大明朝当然还缺乏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毕竟魏广德推动的全国大办社学才几年,那里的学子多还是孩童,不具备也没財力买话本来看。

就魏广德手里这本书,外面至少卖五两银子,那是差不多普通人半年的收入。

至於雕刻印刷版,虽然此书有名了,但还没有哪家书局敢刊印。

因为其中一些內容被清流不耻,有没有偷看,魏广德也不確定,但在大明朝,確实有人认为应该对此书“封禁”,认为有失体统。

这或许也是该书出现很久后,才有书局敢於刊印的缘故。

就算是当代,已经有人认为《金瓶梅》是“天下第一奇书”,一些夫子看后更是將其称为“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警世宝典”。

后世研究《金瓶梅》,主要是考究作者。

毕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独立创作长篇白话小说的作家,兰陵笑笑生在小说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金瓶梅》以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为描写中心,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於现实社会生活而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

《金瓶梅》书名是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取一字合成的。

小说题材由《水滸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

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閒所构成的鬼蜮世界,

揭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