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2章 1542文忠(1 / 3)

“你对左渡进山,还有石见银山的情况了解多少是否有稟报到宫里”

魏广德开口问道。

之前,工部曾经挑选一批老练的矿工,由兵部护送到佐渡岛和石见地区进行秘密探矿,期间在倭国的锦衣卫密探也进行了协助。

所以,对於京官们口中的金山银山,锦衣卫其实是比较了解的,特別是石见银山,那里的十余个矿洞已经开发,没有锦衣卫疏通关係,这些经验丰富的矿工也是进不去的。

“佐渡岛的勘探情况,下官知道的不多,只是听说那里矿藏似乎分布全岛,有些分散。

他们在岛上出来查看过已经开採的矿洞,另外还发现了几个可能的矿洞。

不过从这些匠人的口气,矿藏应该非常大。

至於石见地区,矿藏数量更多。

这些,锦衣卫在送回这些匠人后,就已经上奏了宫里,也是左证金山银山確实存在。”

刘守有低声把情况说了下,终归是皇家的鹰犬,有任何发现都不能欺骗皇帝。

“嗯,我就是问问,毕竟最后一刻,还需要陛下下旨,大军才能东征。

锦衣卫之前做了那么多工作,才算没有白费。”

魏广德笑著回答道。

其实这俩月,两位太后还政於皇帝的跡象已经越来越明显,据陈矩那里得到的消息,两位太后已经不怎么看前朝的奏疏了,都是让送到乾清宫去批阅。

虽然冯保过去稟报,太后也会耐心听著,但最近几次都没有表达自己的態度,而是让冯保去乾清宫。

所以,出兵倭国这事儿,实际上是落到万历皇帝和他头上。

至於万历皇帝那里,虽然一开始表现的跃跃欲试,可是越到临近出兵日期,特別是兵部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皇帝的態度却似乎有些犹豫起来。

一开始的兴奋,那是听到金山银山的存在,想到可以彻底缓解大明朝廷財政困窘而表现出来的。

可到了真要出兵的时候变得谨慎,那是因为毕竟是战爭,先不说输贏难料,就是打起来,也不知道有多少大明將士埋骨他乡。

“对於倭国国內的局势,你近期整理一份出来,递交內阁、兵部,还有宫里。”

魏广德忽然看著刘守有,意味深长的说了句。

其实越是临近年底,不止是万历皇帝產生了动摇,兵部也有官员担心东征一旦失败,兵部要承担的巨大压力。

倭寇,说实话,就算是现在,大明朝堂依旧谈倭色变。

毕竟当初,可是搅乱了江南半壁江山的一伙人。

现在朝堂要出兵攻打倭寇老巢,面对更多的,穷凶极恶的倭寇,打贏的难度可想而知。

何况,还有蒙元两次东征的失败教训在前。

“末將明白了。”

刘守有躬身答道。

之后,刘守有告辞离开,魏广德这才休息片刻,开始安下心来处理那堆奏疏。

张居正死了的消息,此时已经传遍官场,眾人从最初的不信到礼部確认,这才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

下午,礼部尚书徐学謨带著余有丁等侍郎再次来到內阁,商量张居正諡號等问题。

乾清宫已经下旨,让內阁主持此事,议定后报乾清宫圣裁。

明朝文官諡號以“文”字开头,由二字组成,是朝廷对去世大臣的官方评价,其中“文正”被视为最高等级諡號,获得者极少且需皇帝最终核定,体现了儒家道德与政治地位的结合。

明朝文官諡號均为二字,首字固定为“文”,次字依据道德、功绩等擬定。

虽无官方等级制度,但实际存在隱含排序。

文正是最高等级,象徵“道德博闻、靖共其位”之意。

次为文贞,在宋仁宗前为最高諡,后因避宋仁宗名讳改“文正”,明代仍保留。

其他依次有文成、文忠、文端、文定、文简、文懿、文肃、文毅、文宪、文庄、文敬、文裕、文节、文义、文靖、文穆,次第降低。

这就是文官十八諡號的具体名称与排序,在《大明会典》中有明確注释。

“以张阁老为朝廷所做功绩,礼部认为可以在文正、文成和文忠中进行选择。”

徐学謨在內阁值房直接提出三个张居正適合的諡號,独跳过文贞,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魏徵就是文贞,所以这个諡號大多是给都察院御史,以表彰他们敢於范言直諫,张居正明显是不適合使用文贞这个諡號的。

徐学謨说完就坐下,等待內阁议论。

魏广德没说话,看向其他人。

其实諡號这个东西,对於曾经首辅来说,肯定都不能太次,但也绝对不是说就应该得“文正”。

大明歷史上,諡號“文正”的官员並不多,仅有李东阳和谢迁二人,其他的都不是。

前面那么多首辅重臣都没得“文正”这个諡號,其实不能因此就说张居正没有获得就是皇帝对他的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