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吧,大同那边出產那灰的地方儿,也被魏府买下,以后专门就採集这类东西。
砸下去的银子不少,可到现在也没见到东西。
当然,朝廷里也不全然都不懂,毕竟礼部当初去过欧罗巴访问的官员,也都提到过西洋那边恢弘的建筑。
特別是教堂,十数丈高的巨大空间,让人进入就感觉大气。
魏广德在崇文门內见教堂吗
他又不信西洋教。
所以,大家现在都在等看著,魏阁老到底要捣鼓出一个什么玩意儿来。
其实魏广德心里明白,他们知道的,欧洲建筑工期极长,这才是没人愿意来找他合伙的原因。
大明使团在欧洲最大的震撼就是教堂,而这些教堂的建筑周期也確实让人牙疼。
动輒十数年,甚至巴黎圣母院等大型教堂工期超过百年。
人生就一个百年,这不妥妥给后人做嫁衣。
虽然老话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也不是这么干的,费这么多財力建房子。
魏府对建筑非常保密,实际上现在知道详情的人也不超过双手之数。
现在张居正得閒,就是想从魏广德这里打听消息,他到底要建个什么东西,是不是那种几十年的建筑。
崇文门內大街那可是京城的好地段,要是真建个几十年,就算地皮租金的损失可都是好大一笔。
“我也听说了,用不了那么久,什么十几、二十年,哪有那么夸张。”
魏广德淡淡笑道,“不过確实比传统木製楼阁要长很多时间罢了。
也就是建个楼看看,到时候成形了请叔大兄蒞临题字儿。”
魏广德打个哈哈,不接茬儿。
这里面自觉利益不小,若是早早就把內情透露出去,对老魏家可不利。
至少拖延一两年,老魏家在各府买下好地皮再放出消息去。
到那时候,他有马里奥师徒的契约在手,就不怕他们被人挖墙脚。
而其他人,当然也可以参与,不过就得一两年时间派船去欧罗巴请建筑师。
不过到那时候,他在全国建立大楼的计划也早就开始了,他们的介入对魏家不会构成什么阻碍。
“呵呵,好好好,我到时就看看你这位点金手如何建西洋楼。”
张居正见魏广德不愿意多言,也不好追问,也只能笑笑。
让他也学魏广德,他是干不出来的。
张家也有一些產业,可都隱藏极好,是府里门人在做,可不像魏广德,经商都朝野共知。
这其实也是魏广德故意漏的一个破绽,让大家都知道,御史不愁没有弹劾他的理由。
有道是人无完人,真做到最好,反而就遭宫里怀疑了。
让你弹劾,可魏家的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別觉得身为內阁阁臣,还把手伸进都察院,就该对那里完全掌控,不让御史弹劾。
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每年弹劾的任务,御史们也要尽力完成。
弹劾谁
小官弹劾有什么意思,那就得对著內阁、六部尚书这样的大人物弹劾。
张居正每年至少几十份弹劾奏疏,理由千奇百怪,但是却无伤大雅。
魏广德也一样,就算別人不弹,魏广德也会让劳堪安排几分奏疏说他几句。
当初严嵩时,权侵朝野,都有御史前仆后继弹劾他,你以为所有弹劾人都是奔著公心去的
一些人其实都是安排的,让嘉靖皇帝对他放心,他还没有完全掌握朝政。
没人弹劾他,那估摸著嘉靖皇帝就得思量,严嵩到底留还是不留,对皇权威胁太大了。
严嵩在相位能够稳稳噹噹,就是因为嘉靖皇帝看准了朝堂上倒严实力强大,这才敢放心用他。
嘉靖皇帝確实是个奇才,以藩王登基,却很快就搞明白了所谓帝王心术,其实就是“平衡”。
朝堂上不能只有一个声音,有,那就是取死之道。
保持朝堂上各方势力的平衡,皇帝高高在上掌控这种局势,皇权才会稳固。
天启皇帝其实平衡做的还不错,算是及格,但是崇禎就没做好,东林党实力太大而没有得到强力打压,是大明朝最后崩盘的重要原因。
就算他开始启用非东林之人,也为时已晚。
这些,张居正並没有教小皇帝,他更多的教导小皇帝的是以仁孝治国,讲究儒家那一套。
张居正的教育其实很管用,因为万历一朝四十余年,万历皇帝即便对大臣再有不满,也没有下令诛杀过大臣,把“仁”字贯穿其皇帝生涯。
而对太后、兄弟的“优待”,又体现了“孝”的一面。
虽然在后世看来,这都是迂腐的“仁”、“孝”。
即便是被“詬病”对张居正的清算,引发张家后人许多死亡,其实万历皇帝只下旨“追赃”,並没有要杀人。
不过魏广德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