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失误。
同时,也有实地查看,完善设计图纸的目的。
到了东长安街尽头,算是到地方了,这里人流如织车水马龙,丝毫看不出很快这里就会变成一个大工地的样子。
只是在两栋木楼之间一个巷口,那里已经放下一个栏杆,禁止闲人进出。
魏广德的轿子就停在拉杆外,放下的栏杆早就被移开,魏广德已经在出来迎接的魏府管事引领下走进了里面的工地。
“老爷,按照你的意思,对拆毁的房屋都反复浇水,好在这里面就有三口水井,取水倒是方便。”
受到后世工地降尘的要求,魏广德也要求手下这些大明工匠在拆毁房屋时多浇水,减少灰尘弥散。
效果也是有的,至少比不用要强了许多。
“水井和马里奥说了吗?都要保留下里,作为洋楼洒扫用水使用。”
大明京城能喝的甜水有限,他们喝的都是京郊山泉之水,而京城里普通百姓则是喝河水,这也催生出水工,每天就是不停往京城各个坊市送水售卖。
这样的高价水,当然不能用来洒扫用。
所以城里苦水井的咸水就是最好的水源,每年可以省下不少水钱,也不浪费。
“已经说了,马里奥已经标注了水井的位置,说会把他们建成单独的水房,保证井水以及可以取用。”
管事急忙说道。
这些,都是单靠拍脑袋设计想不到的,只能设身处地因地制宜进行设计,才能拿出最完美的方案来。
周围显得很是杂乱,推倒的墙体,散乱堆叠起来的木材,还有碎裂的瓦片,就像这里刚刚经历过一场浩劫一样。
一角,一群人聚在那里。
“那边什么情况?”
魏广德指着那群人问道。
“那是马里奥的徒弟盘帕萨特纳尼在带人做下水道。”
管事急忙答话。
“对了,大兴县衙的人来看过没有?”
听到下水道,魏广德马上就重视起来。
别觉得四九城是天子脚下,各方面设计都应该尽善尽美,实际上北京城的排水功能一直有问题,遭遇暴雨天京城出现洪灾的例子比比皆是。
只要出现暴雨,城里就会因为城墙阻隔很难快速排出雨水,导致城里一片泽国,过去那些飘荡在水面的粪便更是让人不忍直视。
所以京城权贵之家,往往都会在院子里垒砌小山,之上修建楼阁,就是躲避这种天气的。
普通人家,只要有条件,也都会建楼阁避雨。
隆庆年间魏广德下了大力气,让大兴县和宛平县与工部街道厅配合,疏通城内水渠,就沿着城内主街完成了下水道的建造,其上铺石板,定期进行清理。
又对城里行走的马车骡车进行严管,勒令必须给骡马吊上粪便收集袋,又从京营余丁里选调一些负责街道清扫,安排粪夫除了往城外运粪便之外,还把城里垃圾也都带出去,四九城方有了今日干净整洁的样子。
商人们一开始对于要他们出钱保洁很不满意,不过时间长了,效果显现出来,京城一改屎尿遍地,奇臭无比的面貌,现在各家也都不抵触,县衙差役挨家挨户收清洁费也变得容易起来。
现在谁进入四九城,不伸出大拇指夸一句“不愧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
之前欧罗巴使者进入四九城,那也是上上下下到处看,还不断记录。
可以说,四九城绝对是这个时代天下一等一宜居之地。
这一套,已经被编撰成册,下发各地州府,南京、凤阳、天津和松江府也开始行动起来,按照京城的样子清理城市街道,疏通排水沟渠,建立城市下水道系统。
只是因为城墙的原因,四九城下水道是没办法建成欧洲那种一人多高巨大的地下城市系统的样子。
偶尔也会因为暴雨导致排水不畅,部分路段积水严重,但也比早前好了不少。
“已经看过来,准备两条排水沟渠,一条通御河,一条走崇文门地沟出去,现在盘帕萨特纳尼就是在监督工匠用罗马砂浆做下水道。
那东西砌石块都也坚固,十分好用。”
管事口中说的罗马砂浆当然不是现代的水泥,而是十六世纪欧洲建筑中大量使用的一种类水泥物质,由石灰和火山灰混合而成,属于古代水泥的一种。
火山灰是从大同拉来的,为了找这东西也是费了不少劲。
毕竟,马里奥他们可不会用中国传统建筑材料,那种用石灰、黄泥浆以及糯米砂浆等多种材料混合,或者石灰、黏土和细砂精制而成的三合土。
他们还是习惯了用欧罗巴传统的罗马砂浆,当然这种材料其实也确实很好用。
罗马砂浆在西方应用已久,且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防水性,但它却无法抵御海水的侵蚀,而现代水泥正是为了解决在海边建造灯塔而被工程师研究出来的。
“嗯,马里奥呢?”
魏广德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