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 1479军火贸易(2 / 3)

为葡萄牙国王,从而完成对葡萄牙一个王国的兼并,但实际上奏疏里对欧陆各国和教皇之间的关系也多有汇报。

说实话,这是魏广德没有想到的,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些。

神圣罗马战争也叫三十年战争,被称为第一次国际化战争,只是因为没有扩展到其他洲,只是在欧洲爆发,否则或许就是成为真正的一战。

虽然战争在二十年后才爆发,但实际上此时欧洲各国之间的积怨却早就开始积累。

其中涉及最主要的就是哈布森堡王朝、罗马教廷和新教,以及各欧洲传统王国。

十七世纪初期,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德意志王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皇权衰微,使得德意志内部的诸侯们有了可乘之机,他们纷纷割据称雄各自为政。

这种局面导致了德意志王国的分裂,各个邦国之间相互独立,缺乏统一的领导和协调。

在这样的背景下,诸侯们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不断发生冲突和战争。

真正让大明使团关注到的,其实不是德意志联邦的内乱,在明人眼里,国内发生暴乱其实没什么好关心的,大明的暴乱难道就少吗?

真正让他们精心的其实还是他们对欧洲宗教对各王国的影响力,多少有些让他们觉得触目惊心。

不要说教皇,连那些大主教都可以对世俗政权发表意见,甚至可以进行控制。

因此,由天主教改革发展而来的新教得到许多世俗政权的支持,在这片大陆上蓬勃发展起来。

当他们知道欧罗巴各国正因为“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而逐渐分化成两股势力后,他们就敏锐的觉察到战争的临济。

一山不容二虎,这么小的土地上王国林立就够奇葩了,现在还形成两股势力,争夺霸权只是早晚的事儿。

此外,影响两者角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外部条件,那就是他们这趟出使的任务之一的鲁密国。

似乎整个欧陆王国都惧怕他们西进,所以每每他们意图向西扩张时,欧陆诸国都会联合起来进行对抗。

至此,整个欧洲的情况才稍微比较详细的出现在大明内阁阁臣们的案头。

申时行洋洋洒洒说了半天,把欧洲情况大体说了个清楚。

其实这些除了魏广德只看到概要外,另外两人都已经看过完整奏疏,原本也被要去乾清宫,小皇帝朱翊钧对远隔万里发生的事儿非常好奇,要过去仔细琢磨去了。

当然,这也是张居正希望看到的。

作为皇帝,张居正自然希望他养成多思考的习惯,而不是人云亦云。

前两日宴会后,申时行倒是提过一嘴,不过那时候魏广德并未多思考,所以今日此稍微详细了解了欧洲的实际情况。

不吃惊那是假的,否则他也不会担心大明的外贸生意。

毕竟,在魏广德看来,欧洲有钱人现在也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大明的商品卖到欧洲,主要市场也就是这里。

其他国家,都没有开始海外殖民,有个屁的钱。

他因为英国的态度,猜测到欧洲国家反对西班牙吞并葡萄牙,甚至预见到可能因此动武,但绝对没想到就算西班牙不做出吞并葡萄牙的事儿,欧战依旧无法避免。

是的,就申时行说的那些事儿看来,欧战不可避免。

“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比如爆发冲突,而两个联盟内的国家比如被裹挟其中,不可避免的参战。

天主教联盟的铁杆就是德意志和西班牙,还有波兰的贵族。

而其他欧陆传统王国或许也顾忌教廷,所以选择明里暗里支持新教联盟。

国王们也不希望被教士指手画脚,被他们干涉世俗权力,这对掌握权力的贵族来说太可怕了。

他们受够了被教皇呼来喝去的生活,时刻担心教皇一纸教令就剥夺他们拥有的一切。

中世纪,教皇确实可以左右一个王国国王人选,所以几乎所有贵族都只能匍匐在教廷面前。

“我已经让南海水师关注菲律宾和淡马锡,还有壕镜,防止他们因为西葡之争爆发冲突,影响到我大明海商的利益。”

魏广德这时候开口说道。

“确实,南洋乃是我大明的海洋,不能因为夷人内部那点龌龊事儿而受到影响。”

张居正开口认可道。

“之前我也意识到欧罗巴可能爆发冲突,谙厄利亚明确不支持西班牙吞并葡萄牙,我以为其他欧陆王国也会如此,由此爆发西班牙和欧陆诸国的冲突。

为此,我去了南京,看了朝廷在那里的军械局,查看各种火器的生产,也了解了我大明火器和夷人火器间的优劣.....”

“嗯?”

魏广德刚说到这里,就听到张居正惊讶的声音。

“善贷,你这是何意?

难道,打算让我大明也参与其中?

那里相隔万里之遥,使团过去都要大半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