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2章 1882:收婠婠(1 / 2)

最了解你的人,并非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敌人。这一句话,对于如今的佛门而言,似乎是格外的适用。

江南之地。

灭佛令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这一期间,陆泽对于佛门的佛法诠释以及教义解析,展现出超乎寻常的了解,陆阀主从全方位针对着江南的千百佛寺。

梵清惠以及四大圣僧他们在离开山城以后,便开始着手准备应对之策,可是依旧难以抵挡陆泽汹涌而狂烈的浪潮攻势。

“此子。”

“断不能留!”

三论宗的嘉祥大师面容凝重,相较于陆泽那惊天泣神的武道修为,他的佛法理解跟诠释,才是真正会令佛门为之胆颤。

若是放任陆泽去对付天下佛寺,那恐怕这会是漫漫历史长河里相当可怖的灭佛之举,甚至可媲美之前的‘双武灭佛’。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北周武帝,宇文邕。

这二位君王在位期间,皆行过灭佛之举,尤其是北魏那位太武帝,曾下达过最为血腥残酷的中原灭佛血祸。

不仅要坑杀所有僧人,毁坏佛像,而且对信仰佛教,制造泥、铜等各种佛像的人也要屠杀殆尽。

那时号称‘一境之内,无复沙门’。

而陆泽如今所行灭佛之举,却并非如双武那般毁掉佛寺、杀死僧侣,而是要摧毁所有僧侣那无形的精神世界。

华严宗的帝心尊者双手合十:“我佛慈悲,却也有怒目金刚的雷霆手段,陆泽施主比之前的邪王石之轩危险千百倍。”

四大圣僧皆同意伏杀陆泽,这种伏杀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伏杀,而是四位圣僧联手去对付陆泽。

甚至可以去违背佛宗戒律。

简而言之,就是不择手段。

而净念禅宗的了空禅师,却持着跟四位圣僧截然不同的看法:“若是四位选择这种方式,恰恰是正中陆阀主的下怀。”

“我等若行如此之举,岂不是在默然承认,他的佛法理解要超过传承了无数岁月的正统中原佛法?”

“实际上,陆阀主所主张之佛法,对我等佛法修行确实有益处,佛法若只存于心间,而非这世间,那便真落入下乘。”

四位圣僧皆沉默下去,他们何尝不知晓陆泽那所谓大乘佛法的可怕之处?

只是如今双方处在完全的对立面,他们并没有更加合适的办法,一着不慎就是满盘皆输的后果。

陆泽的出现,就像是狠狠在佛门的脸上扇了记响亮耳光,同时也令佛门内部不可避免的出现分歧。

阳谋确实是无解。

便在这时,师妃暄悄然间出现,带来慈航静斋的决定:“重点还是放在北方,天下的局势,远比佛门道统更加重要。”

师妃暄长发飘飘,背负古剑色空,语气柔美,仿若是空谷幽泉:“我佛门已经传承无数岁月,佛宗道统绝不会断裂。”

“佛理在人心,佛法存于世,不管最终是哪方胜出,都能够吸收对方养分,从而使得千年树木更加壮大。”

帝心尊者闻言,不由苦笑道:“那陆泽哪里又能使得佛门传承?他的目标便是让佛宗沦为王朝统治国土的工具而已。”

“唉。”

“不过我等都同意慈航静斋的决策,若宋阀在天下争霸当中败北,那陆泽注定再难以去影响天下佛宗。”

“怕就怕...”

帝心尊者的话未曾说完,众人皆知晓他是什么意思。

大道四十九,遁其一。

万一真让陆泽成功的坐南伐北,完成漫漫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那时佛宗的结局,注定比‘双武灭佛’后还要凄然。

师妃暄传话结束后,回到慈航静斋。

神秘莫测的慈航静斋位于帝踏峰上。

沿这长江西去,在虎跳峡前登岸,改走陆路。到有长江第一湾之称的石鼓后,沿江南下,便是慈航静斋所在。

这是真正的天灵神秀之地。

蜿蜒山路藏匿在山崖海畔的缝隙里,海雾跟云雾常年缭绕不散,这些年来,还从未有人能够主动找到慈航静斋的本峰。

山路尽头有两道石牌匾,分列两侧,上面刻铸‘家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字眼,静斋枣红色正门,就位于北方位。

“师尊。”

“四位圣僧以及了空禅师,都同意师门的决定,接下来,全力帮助秦王殿下统一北方,至于南地之事,就暂时放缓。”

只见师妃暄那张素来波澜不惊的脸颊之上终于是被迷惑所笼罩,显然如今在发生的这些事情,都超乎她的预料。

师妃暄代表着慈航静斋入世,却是迎头撞上陆泽这面铜墙铁壁,甚至师门如今都要因陆泽不断的去调整入世策略。

“如今的情况,注定会跟过去漫长岁月里发生的那些情况都截然不同。”

“答案就在这尘世当中。”

“答案就在那个男人的身上,你接下来无需前往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