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261章 疏不间亲(2 / 3)

可是,如果楚王一旦当真这么干了,那楚王在楚民心目中的口碑可真就要一落千丈了。

毕竟下民也不全是可以愚弄的。

今日许人可以被楚王无情的强迫着迁移到江淮一带,日后其他地方的属民呢诸如申人,沈人,曾人这些,乃至是楚国自己人呢

于是,所有楚人心里肯定都会想是不是有朝一日,许人的下场也会落在自己头上呢

而一旦他们心目中产生这样的想法,那楚王自然就难免会被套上“暴虐”二字,而楚王的群众基础也就自然会一落千丈。

换句话说,王子弃疾这个办法看上去乃是在帮助他的王兄安定江山,但实际上却难免是有败坏楚王的公众形象的嫌疑。

而李然之所以没有对楚王明说,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他们两兄弟之间的事,他李然又有什么资格去插手其中

若不是看在这许人无辜的面子上,他甚至连在此谏言都懒得多说一句。

正所谓“疏不间亲”,类似他们这种兄弟之间相互算计,当然需要楚王自己去想清楚才是。别人若是从旁说破了,那也难免是有挑拨离间之嫌呐

何况这些话在所有人都在场的前提下,那自然是更不能说的。

楚王听罢,亦是再度微微点头。

楚王熊围也并不傻,他当然知道李然的心中所想,其立意也绝不像他弟弟所说的那般狭隘。

而且,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李然提出的办法显然比王子弃疾的办法更为妥当一些。

只不过,他还是有些疑虑,于是当即将目光转向了一直未曾开口的观从。

“子玉,你以为此事如何”

这件事,一旁的观从自始至终都未曾是发表过意见,这不由是让楚王有些疑惑。

第261章庆封在钟离

其实,观从身为楚王的近臣,在其即位前,便是一直陪在楚王身旁为其出谋划策的主要谋士。

而在楚王即位后,便被任为卜尹,所以他便很少在大庭广众之下露面。

今日他会随王子弃疾一道前来觐见,其实已委实让楚王感到很是诧异。

不过,让楚王更疑惑的是,王子弃疾与李然争辩许久,都不见观从出一言,他这葫芦里又到底是装的什么呢

“回大王,臣也以为此时迁移许人,不妥。”

“哦子玉也是这样认为的”

楚王闻声一怔,当即继续问道。

站在观从身前的王子弃疾听罢,更是一愣,急忙转过头看向观从。

而李然则也是微微皱眉。

他们显然都没想到,观从居然会站在李然这一边。

难道说这个观从,也是心怀正义之辈

还是说他另有所谋

就在他在思索之际,观从的声音却是又再度响起。

“大王,比起迁移许人,此时却还有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要做。”

“哦却是何事”

楚王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攻下钟离,诛杀庆封”

当观从斩钉截铁的说下了这八个字,大殿之内顿时陷入了片刻的安静之中。

庆封是谁

庆封,原齐国的上大夫,曾有拥立如今齐侯杵臼齐景公的大功。

为什么要说是“原齐国的上大夫”呢

这个还说来话长。

原来,当时的庆封与崔杼在杀害了齐庄公之后,二人便是共同拥立了如今的齐侯,并把持了齐国的国政。而后,庆封又施奸计,除去了崔杼。在齐国成为了实际上的话事人。

但是,就在其势力鼎盛之时,却又突然是遭了齐国田氏,鲍氏,栾氏,高氏等族的联手反扑,其子庆舌被杀,而他则只得是只身一人逃到了吴国。

再后来,却也不知为何,竟会被之前的吴王诸樊,给册封在了钟离,俨然成为了钟离的一国之君。这就是庆封之所以是“原齐国上大夫”的缘由。

但这些似乎与楚国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而观从又为什么说诛杀庆封乃是比迁移许人还重要的事呢

因为显而易见的,庆封如今被吴国封在了钟离,这对于楚国而言,可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臣获悉,庆封在去到了吴国之后,吴国的实力可谓是与日俱增,前吴王诸樊之所以胆敢领兵侵犯舒鸠,想来便是有着这庆封的这一份功劳”

“哦那为何这庆封去了吴国之后,对于吴国的襄助会如此之多呢”

“回大王的话,此皆是因为庆封乃是掌管着钟离一域,又坐拥朱方大城。此城乃是夹在吴国与宋鲁之间的。臣以为,很有可能吴国便是利用此城为跳板,为吴国进行军械物资的补充,以此来壮大吴国的实力,并使其成为制衡我们楚国的一把利刃”

“原来如此这对我楚国而言,的确算不得什么好事啊。”

观从身为楚国的间谍头子,对于这些消息那自然是了如指掌的。

而这一番话娓娓道来,旁人皆识寻不出半分破绽,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