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吧,这快托又要加笔钱,不晓得肥皂厂能不能乐意再增加赞助预算哦。
所长忐忑不安地看王潇。
一文钱逼死英雄好汉。
在这个卖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时代,他这位堂堂省城化工研究所的所长说话都不敢大声呢。
王潇安慰他“没事儿,我跟火车站商量试试看,看他们能不能帮帮忙。”
她直接找上火车站,光明正大地提要求,请求帮忙安置行李。
国际友人,千里迢迢而来,对华夏现在的发展十分惊讶,所以多带了点特产回去。
拜托了,麻烦了。
向东在旁边看着,感觉王潇是在痴人说梦,这么多货现在办托运都很难的,还能直接货随人走,连托运也不办
他可记得清清楚楚,火车人带货,最多不能超过四十斤。
然而让他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一大堆行李畅通无阻地被搬进了火车,老毛子们也准时踏上了归途。
向东忍不住骂了声狗日的。
他跑单帮时想多带点东西,求爹爹告奶奶忙了一圈,钱没少花,事也没办成。
怎么到了王潇这儿,他也没瞧见她怎么折腾啊,就简简单单几句话,事情就成了
王潇拍拍他的上臂,笑容可掬“外交无小事。”
正常啊,放眼三十年后,封闭在家期间,社区专人为歪果仁服务;工会成功为歪果仁讨薪都是上了喜报大肆宣传;大学生都清楚地卑微认知明白自己不敢跟留学生相提并论,只求对方不要太过分。
何况是友谊商店专供外宾消费的现在
她从来都没担心过货带不走的事儿。
向东还在努力消化她的话,唐一成先恍然大悟“你这还是一箭四雕,你一早算准了他们要背回去的货多,只能他们才能运回去。”
可这顿悟并未让唐一成沾沾自喜,相反的,他还有点不是滋味。
“想什么呢。”王潇满不在乎,“交易完成,这趟生意厂里挣到钱就行了。”
看这两个老爷儿们还不得劲的模样,她又安慰了句,“都一样,出门在外,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大家都是能帮忙就帮忙。咱们国家的人去苏联去东欧,照样受照顾的。”
两人这才好受点,没再吱声了。
陈大夫看着火车跑远了,突然间想起来问“那个,老毛子要买的东西都带了吧”
她一个劲儿朝女儿使眼色,人家外汇券都拿给你了,你可不能贪了人家的东西。影响太不好了
“带了带了。”王潇连连保证,“我亲自去跟各家厂谈的,出厂价给他们拿的货呢。”
鬼啊事实上她给洋搬运工们带回去的大礼包全是各家工厂给的样品,她一分钱没花。
这么多样品,还有羽绒服羊绒衫之类的,工厂肯亏这么大的本嗐,服装厂多啊。这家给四件羽绒服,那家再来五件,很快就凑一堆了。
她的苏联合作伙伴只需要等人回到莫斯科以后看货验货,确定产品质量而已,样品自然还归搬运工。
五万块卢布,那能买好多东西了。这些样品大礼包的价值够吗
够,当然够
知道现在苏联的物价有多离谱吗完全可以用扭曲两个字来形容。
别看面包折合人民币才一分钱,一只烤鸡只相当于一块钱;但在国内两块五一瓶的二锅头上了k3国际列车上换到的卢布,可以吃一整天的俄式大餐。
王潇为他们准备的一件羽绒服、一瓶二锅头和一双棉鞋外加一条毛巾跟一条浴巾的大礼包,等人回到莫斯科,最少也能卖出七八千卢布的高价。
这么离谱的事儿,王潇是怎么知道的当然是苏联大学生告诉她的了。
大学生们怎么这样不讲究,出国也不晓得维护祖国的面子咳咳,不是我军不警惕,而是敌人太狡猾。
人家本来也含蓄,不愿意提的。但架不住王潇会忽悠人啊,她大学刚毕业半年而已,跟大学生很有共同话题。
这时代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学生们普遍关心祖国前途与命运,特别热血上头。大家聊着聊着,很多事情就脱口而出了。
而王潇又是一波波地邀请大学生们去商场给柜台当模特的,相当于分开谈话。
如此一来,不同人的话在她面前都得到了对照,几波下来,她自然初步了解了眼下莫斯科的情况了。
眼下苏联的物价的确没明显上涨,由于政府补贴的持续进行,商店标的价格基本保持原样。但是,物资严重短缺,店里看不到商品。
也不是完全没货,而是货太少,而且很快就让有门路的人全买走了。
他们囤这么多货干嘛走私啊。
现在苏联东欧很流行这种事,眼下最火爆的是从苏联低价拿鱼子酱、熏鱼、手表之类的货,坐车去波兰高价卖掉。
因为现在波兰放开市场,放弃政府补贴了,世面上物资丰富了不少,物价却火箭式上涨了。操作者如此来回一趟,很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