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 章 重走太宗路(一更)(2 / 3)

朝,正是旧日大族欲重塑荣光,寒门欲走向簪缨氏族的起始。

这时候落后一步,便是步步落后。

新帝既然划出了新赛道,当然要上

待将来,朝上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陆宰回望时,才发现已经行至看不见开封城了。

想来,等他再入垂拱殿的时候,大概也会如今日这般感慨吧就像不知何时,开封城的白雪已经化去,荒土野草化作一片其麦芃芃。

陆宰感慨完毕,不由又看向了身边的幼子。

翻过年来陆游也才十四岁,其实刚刚好能卡上今年春天童试的边。

陆宰就让他自己选是要留在开封备考,还是跟他一起

去河北。

陆游毫不犹豫选择跟着父亲前往河北,若能亲见朝廷收复燕云十六州他都不敢想自己能写出多少诗来

至于科举考试,哪怕错过了今岁的童试特科他就只能走常科,陆游也不觉得可惜。

“况且父亲,如今做官原也不只科举这条路,各路都有官职虚位以待。若我有本事在北伐事上立下军功”陆游再次念叨着让父亲放自己去岳家军寻叔父,不要总把他拴在身边啦。

正如陆游所说,吏部报上的黄河以北官员缺如,皇帝给出的批复是“以河北、山西诸州守臣空名官告付节制司,以待豪杰之来归者”1

言下之意才不从吏部的厚厚备选名单里面挑,而是把河北必要的官职空缺许多冗杂官位能省当然就省了,交给诸路将军推举,选拔这些年在河北抗金的豪杰义士来做官。

他们才在最艰难时刻,依旧坚守抗金矢志不渝的忠士,也是对河北民情最知根知底的人才。

是啊,当今皇帝重用官员的标准只有人才,为我所用的人才。

从开封出来至黄河北岸黎阳津渡口,其实是段很短的旅程然而陆宰就见儿子已经写了一沓厚度可观的诗词文章。

出开封城门心有所感,写;看到路边春日麦苗繁盛,写;初见到黄河涛涛,写;吃到一条好吃的黄河鱼,写;在黄河岸边见到当年宗泽老将军修筑的连珠寨旧址,更要写

对儿子的诗词天赋,陆宰一直是很欣慰的。

此时也就含笑听着看着陆游正指着舆图,根据他们父子接下来会到的一处处地名,挨个写下诗词的题目。

经黎阳津渡口记经浚州城记

甚至诗词题目已经写到了将来大军收复燕云十六州后“登幽州城记。”

“还有幽州城外的高粱河”

“行了直接写幽州就行了啊”陆宰嘴角欣慰的笑都被吓到一抽。

高粱河,那可不经写啊

岳家军军营。

岳云把干粮吃干净后,起身去寻父亲。

军中的干粮打的很结实,为了便于存放又会烤的特别干。

岳云一贯吃饭快,不免有点噎得慌。

于是请命进主帅帐后,先向父亲讨了一碗水喝,才消掉方才干火烧的噎人劲儿。

说起火烧,岳云虽然到河北之地快有半年了,甚至去年腊月前岳家军就收复了河间但岳云至今还没有吃上姜官家口中美味的河间驴肉火烧。

军伍中,驴是极为重要的运输牲畜,当然不能拿来吃

而河北各地合境凋敝,百姓朝不保夕,比黄河以南的地界更厉害许多。

反正岳云随大军离开河间的时候,当地百姓还都在靠朝廷赈济粮米度日,哪怕有的人家还有牛驴骡子等牲畜,也都是看的比眼珠子还要珍贵的耕作劳动力。

所谓的街市,也只是三天一摆,便于百姓们购买其实更多是以物换物些盐、柴等生活必需品。

自没有什么香喷喷肉嘟嘟的河间驴肉火烧。

不过岳云相信,等大军凯旋,再次行至河间之时,他一定就能吃到了

见儿子进门先咕嘟嘟喝水,岳飞不免升起一片慈父之心。

然而还未及关怀两句,就见岳云把碗一放,又说出了让他手痒痒的话。

“父亲。咱们明儿就到太宗曾经发兵的镇州了”

岳飞

镇州就镇州,怎么还特意加个太宗。

呵斥这孩子吧,显得不敬重太宗陛下。

但若不制止他,这时候提太宗,总觉得不是啥好事。

毕竟,当年太宗赵光义就是翻越太行山,抵镇州,征调河北诸州的军械和粮秣。然后以此为,皇帝亲为主帅,率军从镇州出发,雄赳赳气昂昂进入辽境,起初还确实连下数城。

但最终打出了高粱河封车神之战。

镇州是欲自河北路攻幽州的兵家必经之地,岳家军也将要入驻镇州,再整兵马。

但除了岳云,其余将领都很默契,谁也没有提起当年太宗皇帝之事。

云崽原也没提,只是今日大概是想驴肉火烧想多了,所以方才下意识说出了太宗皇帝。

现在已经迅速读出了父亲脸上的微表情,很快汇报完军务,从父亲的营帐里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