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亲前,儿臣已经去母妃牌位前禀告过了,母妃在天有灵,得知儿臣娶得佳妇,定会高兴的,也会十分感激父皇,赐下这样一段姻缘。”
夏子晋拱了拱手,继续道,“不过,王妃还未拜祭过母后,儿臣确实应该领她去漪澜殿走走,也好叫母后瞧瞧”
嘉和帝闻言,原本满脸欣慰,直到听到那句兰贵妃也会感激他赐下这段姻缘的时候,嘴角忍不住抽了一下。
这臭小子还记得当初他不肯成全他们二人的事呢,指不定背后怎么在他母妃的牌位前告状诉苦呢。
这小子跟他一样,是个情种,一生只钟情于一人,就是不知道他这点小心眼的性子,是随了谁
况且他最终不是拗不过,终究遂了他的心愿吗
回想起往事种种,嘉和帝又忍不住暗自失笑。
这个儿子无论是聪明才干,还是这股痴心劲,其实都随了他。
想当初他为了得到兰儿的芳心,可是费了不少的心思,后来为了娶她,更是煞费苦心
嘉和帝这边追忆往事,而夏子晋觑着他的脸色,见他并没有生气,不由得暗暗挑眉。
每每听嘉和帝提到母妃,夏子晋心里就忍不住冒出一股邪火。
当年若不是因为他,母妃也不会郁郁而终。
他更气的是,母妃突然去世,父皇竟只哭了一场,便下旨安葬了,连调查母后的死因都没有。
他虽然那时还年幼,却始终记得当年母妃临去时的情景,虽然别人都说母妃是病死的,可他却觉得事有蹊跷。
这些年他也一直暗中查探,却并没查出个什么来。
因此这些年,他虽对嘉和帝又敬又爱,心里却始终扎着一根刺,存着芥蒂。
所以方才他一时没控制住,就忍不住怼了一句。
可是怼过之后,他又突然觉得索然无味。
如今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
“父皇若无事,那儿臣便告退了”
嘉和帝点点头,道“跪安吧。”
夏子晋和盛玉萱行了跪安礼后,便退出了大殿。
他们前脚刚走,嘉和帝紧接着也离开了凤仪宫。
崔皇后恭送走圣驾后,转身回殿内站了片刻,忽然一甩手,将桌上的茶碗摆设全都扫落在地。
杯盏摔碎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格外响亮,让跟在她身后的九皇子和掌宫嬷嬷吓了一大跳。
掌宫嬷嬷最先反应过来,忙下令宫人全都退下。
九皇子看着满地狼藉,上前问道“母后,您怎么了”
他不明白好好的,母后为什么突然发这么大的脾气。
崔皇后的脸色气的发青,双手颤抖着扶着椅子把手坐下。
她心中又气又怒,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和儿子诉说。
难道说她在嫉妒吗嫉妒她心爱的夫君,眼里心里只有别的女人
哪怕那个人已经死了,也还是牢牢地占据着他的心。
天知道刚才她听见嘉和帝提到兰贵妃,叮嘱夏子晋去拜祭时,心里有多恨
偏偏面上却不能露出分毫来,只能死命地忍着,忍到指甲都掐到掌心的肉里,让疼痛来提醒着她。
当年嘉和帝为了帝位,应下先帝的赐婚,娶她为妻。
年轻时的嘉和帝,如芝兰玉树,俊朗不凡,让她一见倾心。
她满心欢喜的出嫁,幻想着婚后琴瑟和鸣的日子。
谁知成婚后,嘉和帝对她这个妻子礼数不缺,敬意十足,也给足了她尊重和体面,但是身为丈夫的恩爱和体贴,却半分也没有。
后来她才知道,嘉和帝早有心爱之人。
直至他登上帝位,便直接封那人为兰贵妃,只屈居于她之下。
若不是为了平衡朝局势力,不是为了帝王的千古名声,只怕他早就废了自己这个皇后,将他心爱之人捧上位。
然而兰贵妃之盛宠,又岂是她能用皇后的名头压的过的。
说是屈居于她之下,又何曾矮过她一头
崔皇后那时被情爱和嫉妒冲昏了头脑,蒙蔽了心智。
如今想来,只觉得可笑又可恨
既然嘉和帝不愿,又何必娶她既娶了她,为何又心心念念着别的女人,没给过她半分恩爱
他若是真爱兰贵妃,当初就该据理力争,求先帝收回成命,同意他娶兰贵妃。
就如同夏子晋所做的那样。
虽说崔皇后心里膈应着夏子晋,可是他执意要娶盛玉萱,最后竟说服了嘉和帝这事,确实令她刮目相看。
当初如果嘉和帝也像这般,又岂会害了她一生,让她心中悲苦
后来,兰贵妃薨了,嘉和帝伤心过度大病了一场。
她本以为人死了,自己慢慢就能夺得圣心,让他多看自己一眼。
谁知人死后,反而更加让他念念不忘了。
活人她尚且争不过,又如何争的过死人
早知如此,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