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形态,让死者如生前一样观看生活中会出现的种种场景。
然后,墓道一转,最后一道机关开启,大量殉葬雕塑出现在眼前。
在考古学家和文物贩子眼中,这就是一堆一堆的钞票
但见惯了奇珍异宝的我们只是淡淡地打量这些有千年历史的陶塑。
殉葬陶塑本来就是冥器里最不值钱的一种。
说得不好听都是土,能值几个钱,我们又不是艺术家,所以一般上了年代的古墓,也不稀罕盗墓,青铜器早就禁止买卖了,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自然那些西周墓,春秋战国墓就少有人问津了。
不过我是考古的,可一般钰帮的不一样在。我眼中这一件件绝对都是震动中外考古界的艺术珍品。一组一组的任务陶塑布局精巧而富有整体感,尤其是那正在舞动的女俑,手势与广袖长裙形成完美而惊艳的弧度,定格在她旋转最美丽的瞬间,四周正在伴奏的乐俑和饮宴鉴赏的人物群俑,无不以舞俑为中心,形成一个巧妙的千年以前的生活片段。
我导师要是在这里怕是要疯掉。
这也是考古和盗墓的区别,正儿八经的考古总是很难发现宝贝,发现了也不够珍贵,盗墓的容易发现宝贝,但是不认识宝贝,只认识钞票,应该成立一个考古钰帮协会。大伙齐心协力一块发财。
想着想着我就发现自己还是倾向于钰帮了,因为考古事业是不为了金钱利益的。
人俑的很多地方极度简单,古拙朴实的塑法却完美的再现了那些人物的内在神韵。
陶俑后的一排排各式器皿,同样具有各不相同的装饰手法,造型夸张,颜色简洁。
但再怎么精美的殉葬品,这样摆放,却只能说明这次埋葬仓促到了连仪式都未曾举行。
战国末期人“视死如生”,殉葬物品有极度严格
的规定。
一个有身份地位的女子被这样匆匆下葬,又在外围布上如此烦琐的各种机关阵法作为屏障,究竟说明了什么
汉人陵墓,外部形制都有高大的封土堆,形如覆斗,即使再怎样枉死的女子,在这对死者极度重视的年代,连殉葬物都随意放置,究竟又说明了什么
何况在那个年代,只要是富足人家,下葬时都会有陶俑器皿陪葬,根本就无法证明墓主是否出身显赫。不仅没有珠玉礼器,连铜马玉器也不见一件,只有一具长达五米宽约三米的石棺放在墓室中央。
我一生所进过的大墓,恐怕只有此处最为寒酸了
。
老黎叔更是看着连连叹气摇头,这都是些啥玩意,莫非巫王生前是一个艺术家。大艺术家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