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两年前的那次可是打断了皇帝原本的计划, 而要他在仓促间再找一条能挽救下他自己的路还真是难为他了。
但再是难为怕也是白为了, 因为就算皇帝将头都挠到秃了,但该发生的事情,此时还不是发生了
不, 应该是正是因为皇帝挠的那些头, 才使得这事儿没有一点阻拦的发生
程铮想了一想那场面, 然后一点都不克制的露出了一个堪称有些恶意的狰狞神情出来
皇帝还真做的出来
那里可是江南啊
自三国时的圈圩筑堤开始, 江南就成为了屯军屯田的重要地区。唐中叶以后,因北方的战乱而使得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此后江南的地位越发的水涨船高,至前朝起就成为了朝廷财赋的重要来源地。
唐代诗人韩愈曾云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就眼下看来,江南的重要更是只高不低除了赋税重要外, 江南还有很多产物都是朝廷重要的贡品和能平衡天下局势的筹码之物。
举个例子吧盐。
如此,江南的重要性还需赘言吗
也难怪皇帝在派官的时候思前想后了一回吧
只可惜都是白想
还是先看看皇帝到底是怎么在江南放人的吧。
本朝官员大约有着勋贵, 世家和寒门三大势力的区别, 其中世家因某些立时原因被皇帝打压,勋贵又过于势大所以寒门应该是皇帝派往江南的首选的,只可惜皇帝却是不怎么属意这条路的。
虽说严苛的数起来, 寒门的官员在江南还是有分布的毕竟这里不仅有地官官,盐铁织造什么的还很有几条线, 要完全将寒门避开是不可能的但要命的是, 寒门官员的分布总是能精准的避开权力要点, 便是有那么一两个要紧的, 用程铮的话来说也是又一个邱尚书完完全全是皇帝走狗的那种,别说自己了,便是同为寒门出身又曾经身居高位的徐浩也是不会同他们接触的。
而既然寒门统统都被分布到要点之下给人打杂了,那这些个位置也总要人去填补吧
鉴于世家的被厌恶,剩下的也就只有勋贵了。
可这时候叫程钰想不通的事儿就来了虽说勋贵也是一个叫人头疼的存在,但并非总是叫人头痛啊要知道几乎已经游离于勋贵队伍之外的勋贵也不是不存在的。
若要为这些不是勋贵的勋贵们举出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那大概就是林海了。
要说林海不是勋贵,那可太欺负人了他的祖上可是正经跟着打天下出身的但若是要说林海是勋贵,那旁的勋贵大抵却是要迟疑一下的这份迟疑却并非是因为否定林海的身份,而是他们只普一提及林海这么个人的时候,多半会记不得他正经出身的家世。
没错,虽说都有一个跟着皇帝杀伐天下的祖宗,但后世子孙却是各有各的造化,如林家这般子孙的凋零的情况虽说不多,但调任出京城、子孙不成器废了祖宗的努力总是有那么些各不相同额原因使得曾经站在一起的人走上各自不同的道路去向不同的地方。
更何况这曾经本就是近百年前的曾经呢
而皇帝启用的就是这些人。
不得不说,如果皇帝真的将这步棋走好了,那便是程铮也不得不回避一二这些勋贵后人既然能靠科举出身,那本身总有那么一二分的能力的,再加上他们家室虽丰厚,却到底埋没进历史了,所以别说世家或寒门,便是和原本应属的勋贵也会有一份若有如无的隔阂感因此他们在朝堂上还真真有些被孤立。
也因此,皇帝若真的愿意做他们的靠山和联合对象,那他们还能不尽力回报
但,好在皇帝终究还是没把这些人放到正经、正确的地方去。
兴许是因为终究还是顾忌勋贵势大,皇帝虽然用他们,却是用的不甚放心,到底将他们和权力隔了一层的虽然现在他们所在的位置也能是很好的,能为权力的实行保障的位置,但等到旁人出错他们再去纠错终究比不过自己自己就不犯错的上手不是
可皇帝不愿意,是的,皇帝很聪明的给他们找了一个叫自己放心又舒心的位置安置监督。
监督的官员古已有之,甚至于三公九卿的三公中就有一个是古代的最高检查官,但皇帝在这里的这个时候使用时间的官员来监督,可未必是因为放心他们。
而是为了叫他们给勋贵出身的实权派添堵。
是了。
这时候就说到重中之重的地方了。
那就是皇帝将江南的实权位置给那些二世主了。
程铮“”
简直好棒棒哦,行常人所不能行大抵就是这样的了
他很想送给皇帝几声鼓掌的声音,却又着实怕这声音是自己的巴掌扇到皇帝的脸颊上发出来的
因为他太清楚皇帝为什么这样做了。
不外就是不放心而已。
其实这并非不好理解,做事的是一派官员,掌权的是一派官员,那在旁边瞪着眼睛瞅的在皇帝看来大抵也需要又一派的官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