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 汉武帝15(8 / 9)

铁证如山。臣既然奉圣命全权办理此事,就要看护好太子殿下。”

刘据的脸阴沉的可怕,他没想到江充竟敢狂妄至此

然而江充却不在乎,事已至此他是一定要扳倒太子的,不然他二族都没活路,所以他又补充了一句“臣已经把此事详情奏报陛下了,在陛下圣命下达前,就委屈太子先安置城中吧。”

这时,太子少傅石德终于赶到,看到眼前的情形,他咬牙凑近刘据,轻轻在他耳边说了一句话。

“难道殿下忘了秦朝太子扶苏之事了吗”

石德的声音很轻,落在刘据的耳畔却犹如惊天炸雷。

此刻,刘据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深深看了对面的江充一眼,然后打马回转府中,开始部署起来。

刘据今天来找自己的母亲,本来就是想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告诉他的。

他朝母亲点点头“大致就是这样。”

刘彻也是听到扶苏这几句话后如遭雷击。

他也是没想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间,把儿子逼到这个份上了。

当时的刘据身为太子,经常参与朝政,所以他的符节和皇帝的基本一样,他就派人冒充皇帝的使者去抓主事的四人。

按道侯韩说在抓捕的剧烈反抗,当场被杀,黄门苏文和御史章赣都脱身成功,逃回了甘泉宫,最后之抓到了江充。

这就有点难办了。本来想着利索的杀了这四个人,再去跟自己的父皇陈情。没想到第一步就出了意外,那个逃脱之人回去之后必然是要添油加醋的。于是当天晚上,刘据就将所有事情跟自己的母亲卫子夫和盘托出。

卫子夫一辈子在汉武帝面前伏低做小,贤良淑德,可她到底是卫家的孩子,骨子里是有果敢刚毅在的。派出去联系汉武帝的使者全都无功而返,在这种关键时刻不说见到丈夫,连一句话都递不过去

所以,卫子夫决定支持自己的儿子,控制长安城。不然,他们母子俩的命能不能保住都两说。

卫子夫听到了这里,神色坚毅的对儿子道“如果过了今夜,陛下还是没有任何动静,那母亲还是支持你起兵。”

纵然注定失败,可若是皇帝还一直这样糟践他们母子,她也绝不受辱。

卫子夫把自己手里的力量都交给了儿子刘据,刘据便利用这些大车快速运输弓箭手去攻占武库,保证补给。然后又趁着夜色进宫丞相府和京兆尹,控制长安城的各个官署衙门。

在公孙贺被诛杀后,汉武帝任命的新一任丞相是刘屈氂为丞相。刘屈氂是宗室出身,中山靖王的儿子。

就是那个刘备的祖先,传闻中生了一百多个孩子的中山靖王。按理说刘屈氂是刘据的堂兄弟,关系应该不错,但事实时,他和李广利是姻亲。

卫青去世后,虽然汉武帝嘴上说的对太子很满意。其实和卫氏外戚的关系逐渐冷下来,转而扶持他宠爱的李夫人一家,让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领兵打仗,让李氏外戚站起来和卫氏打擂台。李家用联姻拉拢了刘屈氂,支持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

所以当知道太子起兵后,刘屈氂的第一反应就是跑。他仓皇逃出长安城,让丞相府的长史去甘泉宫给武帝打小报告,自己则是赶紧跑到上林苑,控制驻扎在那里的部队,防止他们为太子所用。

李广利怎么又是我啊

我还想多活几年,熬死皇帝和太子呢

求求了,可别说我了。

到了第二日白天,刘据发表了公开讲话,为自己昨晚的行为定性皇帝陛下因病被困在甘泉宫,他身边又奸臣作乱,所以我这是拨乱反正

然后以谋反的罪名公开处死了江充。

此时,宫城内有皇后坐镇,已经被完全控制,太子要做的,是赶紧争夺长安城附近驻扎的几支部队,彻底掌握兵权。

可惜,刘据总是晚一步。

他带着卫队出城追捕刘屈氂,一路追到上林苑才发现,上林苑的军队已经在刘屈氂的手里,自己只能无功而返。

而汉武帝这时已经得到了太子谋反的消息。不过汉武帝到底没有老糊涂,还有着基本的判断力,他觉得太子肯定是被江充他们吓坏了,才有这种应激反应,就派了使者去召太子前来,想要父子好好沟通一下。

结果使者根本不敢进长安城,在外面溜达了一圈就回去禀告汉武帝,说太子是真的谋反,还有杀我,我好不容易逃回来的。

汉武帝这时才坚信太子是真的要谋反。

但是u要说一句,这个小细节是记载在资治通鉴里,史记和汉书中并没有。而资治通鉴里关于巫蛊之祸的整个细节描述,很多来自于那本奇书汉武故事,因此真实性让人怀疑。

咱就是说,资治通鉴好是好,但是司马光杂糅了太多的野史和笔记进去,真假难辨,谣言满天飞。

这个史笔操守嘛就还不如欧阳修,人家欧阳修承认自己的新五代史就是“史笔说道义”,是为了表达私货的。

所以这个派使者的举动,u也不知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