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里有没有老乡啊
此后,战功卓著的武将,也都采用了冠军为官衔。勒石燕然的窦宪,就同样被封为冠军侯。魏晋南北朝时,各代都设有“冠军将军”;延续到唐朝,也设有“冠军大将军”的官衔。就算到了带清,护卫帝王的銮仪卫及旗手卫的首领,也称为“冠军使”。
甚至我们今天“冠军”一词,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刘邦想起往事,感慨道“我记得那时,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是他作为全军的总领。没想到意思竟然变了。这个霍去病,看样子果然很优秀啊”
霍去病在沉浸在天幕把他捧到如此高的位置,弄得他如置云端,感觉心脏都跳动的格外有力。
刘彻嘛,倒是子衿起来。毕竟霍去病不论取得多少成绩,都不能埋没他这个伯乐,他们两个加上卫青,他们三个是相得益彰,君臣相得嘛。
而且,冠军这个称号是他亲自取的。
还是他厉害
这就是霍去病给历史带来的震撼,甚至提到他的名字,就能让人心潮澎湃起来。
好了,u发癫结束,我们回归主线继续讲汉匈对战。
这场战役之后,匈奴有点慌了神正好那个赵信归附过汉廷,对其比较了解。所以在伊稚斜单于征求他的意见时,他给出的方案是为了争取时间弥补这几年损失的人口和牲畜,咱们润吧
伊稚斜神色复杂,然后同意了。
于是,匈奴从这时候起,就开始战略收缩。匈奴不再是那个东到辽东,西连西域的巨大的帝国。他们放弃了大部分的离汉廷很近的漠南地区,王庭开始逐渐转移到漠北。
刘邦想想前几个月刚经历的白登之围,差点就泪目了。
匈奴主动跑到了漠北,这得是什么好日子啊。
之后的两年,双方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期。
匈奴在抓紧时间养伤,连寇边抢掠都不大敢了。而汉廷,则是处理了一些家务事,为新一轮的战争积蓄力量。
终于,在两年后的公元前121年,汉廷再一次集结兵马,准备出击
刘启听着听着,突然想到一件事。
他宝贝儿子打仗这么频繁,国库够花么
不行,他还是多给儿子攒点钱吧。
不过这次的目标不是单于本部,而是河西。
这也很好理解。匈奴把王庭搬到了漠北,本部实在太难找了。不仅不仅补给困难,连向导都不一定能走明白,根本不是短时间能准备妥当的。
而河西虽然在汉廷占据河套后,就等于是在汉廷的股掌之间,可毕竟河西还生活了大大小小名义上依附匈奴的部落,跟西域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还是需要派大军去真真切切的去打下来才行。
更重要的是,张骞回来了
刘邦这又是什么人物,怎么这个曾孙手底下能人这么多啊。
当初,冒顿单于在给汉文帝的假意求和实则威胁的信里说过,匈奴已经打败了诸国,彻底征服西域。从此,汉廷对西域基本就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过了好几十年,等到汉武帝继位后,才从匈奴逃人那里得知,当初在西域立足的大月氏国不是被灭国,而是战败之后西迁,去了更西边的地方重建国家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中亚地区。
刘彻的小脑袋瓜瞬间就活络了起来,他继续打听,总算问到这个大月氏国当初在西域也是个挺不错的国家,因此稳定下来之后耿耿于怀,总想着打回老家,报当初之仇。
这不是巧了么
咱们两家都苦匈奴久矣,那为什么不能联合起来,左右夹击,以断匈奴之右臂呢
于是十八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39年,张骞远离故土,带着汉武帝的期望,领着浩浩荡荡的使团出使西域,寻访这个大月氏国。
刘邦和刘启
刘彻这孩子,真是敢想敢做啊。
但是,或许是刘彻的诚意太足了,这么一大帮使团,还带着那么多金银货物,怎么可能不引起匈奴人的注意
别说知道你们是去搞复仇者联盟的,就是不知道,看见这么个商队也跟看见肥羊一样,是一定要宰了的呀
所以使团刚进河西走廊没多久,使团就被匈奴右贤王的马队给截杀了。除了张骞和他的翻译官堂邑父,其他倒霉蛋都魂归黄泉。
右贤王把他俩绑了送去给当时的大汗军臣单于,在张骞表达了自己要去月氏国做使者后,军臣单于是这样说的月氏国在北边,你们往西走干什么要是我现在派使者去跟南越沟通,那汉廷会顺利让我去么
第一句明显是忽悠,因为月氏在西不在北,第二句是解释了抓他们的合法性。张骞现在保命要紧,因为他身上还有刘彻给他的艰巨任务,所以他
没有回答,而是任由军臣单于给他软禁起来。
军臣单于不杀张骞不是惧怕汉廷,而是觉得张骞是个人才,想要招降。奈何这事儿就像曹老板对关云长,任你威逼利诱张骞肯定不会答应的,甚至军臣单于还给张骞找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