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413-415(4 / 5)

们这边潮湿,大雨一天容易淹房子,所以咱们一楼就没放东西,全放在二楼或三楼。”

宁桃真没想到,这边的书局这么牛逼,规格这么大。

掌柜知道他是头一次来,道“咱们余川的书局是南边最大的,也算是南边的总局了,虽然不能与京都的比,但比起旁的地方确实大了不少。”

而且余川的书局还有一个印制坊。

宁桃听他说完,这才放了心,又问下目前铺子里还有多少存粮。

掌柜道“咱们的存粮不多了,因为先前顾大人已经差人去要了几千斤,这最后剩下的小的就给您送过来了。”

宁桃道“能否想办法与棉城那边联系,让他们想方设法送些米粮过来,药材有的话,最好也送来一批。”

刚才已经有大夫把大概需要的药材给报了过来。

都是一些常见的治疗伤风感冒的药,还有的是一些老年人需要的治疗风湿类的。

掌柜道“没问题,只是咱们这钱以后怎么算”

“顾大人一并算。”

他能以个人身份捐二千斤,但绝对不能以个人身份捐成千上万斤,赈灾本来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

掌柜一听就明白了,“那小人按收购价给他们记上。”

宁桃送给他一个赞。

掌柜汇报完情况就回去了。

原先宁桃让小武去永安书局找掌柜要米,学生们还以为他与掌柜认识,岂知,掌柜过来说话跟个下人似的,一群人就忍不住边喝粥边嘀咕了起来。

白公子是从京都过来的,知道宁桃与永安书局的关系,再加上他刚才一来就和宁桃打着呼,于是,不一会周边就围了不少的人。

白公子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方公子起先还有点别扭,直到看到米是宁桃找来的。

竹筏是宁桃做的,就连自己这条命也是靠竹筏和府学的学生救的。

那份愤青的心思,一时间就淡了不少。

跟着一群学生也开始哇啦哇啦地八卦了起来。

“宁大人看起来这么年轻,不知道成亲了没”

关键是比他看起来年轻。

白公子道“还没呢,不过已经被圣上赐婚了。”

说到此时,白公子有点飘飘然,嗯他在京都读书还是有个好处的,起码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第一手消息。

方公子知道的还要多一些,不过大部分都是诋毁宁桃的,于是本来想畅所欲言的他,看到学生们说到宁桃时,一个个精神抖擞两眼放光的,只得把话给咽了下去。

宁桃这边又陆陆续续的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接了几百人。

二千斤的米也就支持了三四天。

好在雨停之后,河道也通着,水渐渐便退了下去。

有些人能回家的就陆陆续续的离开了。

城里到处一片泥泞,要清理这些东西还需要不少的时间。

宁桃晚上躺在床上思来想去,还是把梁姽给他的信给拿了出来。

他和梁姽认识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小姑娘除了有点傲气之外,似乎还好吧,可能有才华的都属于这种类型。

他一边胡思乱想,一边把信给拆开了。

两页纸,一页还是空白。

另一张纸上只写了四个字万事小心。

宁桃心里咯噔一声。

梁姽给他的信与他想象中的内容完全不一样。

看来是他自作多情了,而小姑娘只是出于道义给他提个醒儿。

宁桃觉得老脸有点发红,早知道就该把信早早拆开。

他这次可差点被活埋了。

不过说来也奇怪,到底是谁闲得没事找他的麻烦,一向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梁大人都能知道,而他这边却半点消息也无。

说起来,他让小孙去挽江也有不短的时间了。

挽江离这边不是太远,如果有可能,小孙会到这边与他汇合。

他们出京没多久就给京里去信,让从戏子那班开始查,按理说应该有消息了,不知道能不能在这个月寄过来。

宁桃终于在来余川的第六天见到了传说中的北余巡抚顾大人。

顾大人这次是来给他们送粮食的,也顺便和宁桃碰个头,库里的粮已经见底了,城里的铺子能拿出来的也拿出来了。

所以,就看宁桃这边什么时候能把米送过来。

宁桃这几天忙,还真不知道具体情况。

小武道“掌柜昨天差人送来消息,信鸽已经把信送到飞回来了,杨柳县离余川也就五六天的路程,坐船的话会更快,所以最多再过四天就能把米送过来。”

没联系邻近几个府的书局,就是估摸着他们受灾了,对方也不好过。

顾大人也是这个意思,所以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