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09-111(2 / 5)

林他们几个说了一下。

宁林倒也没打击他,反而道“想法不错,就是实行起来比较麻烦。”

要是以前,宁林肯定骂他不务正业。

可现在他越接触的人多,越发明白,以前他可真是坐井观天了。

宁家底蕴浅,要不是王氏的家妆撑着,这些年王家再偶尔支持一下,他们家怕是在京里活不下来。

原先二房还能给他们家分红。

现在二房自己都差点栽进去,别说分红了,没找他们借钱都不错了。

所以,宁桃想赚钱,他能理解。

不过怎么赚,那就不知道了,更何况他们现在的情况,想这些还有点遥远。

宁桃道“我不着急,我就是想问问,这样的想法能否成立。”

他要是真赚钱,起码得十六七岁吧。

“肯定行,就是咱们不知道方子。”

“你要是不急,就慢慢找呗,咱们都帮你留意着。”

宁桃嗯嗯的点头。

饭后还不容他去找方子,又有师兄喊他讲题。

宁桃宽面条泪。

讲真他是来蹭学的没错,可他也是个学生好么

每天被人拉着反复的讲题,真是够了啊

宁桃在心里吐槽时,师兄幽幽道“宁师弟,听说你想找做白糖的方子”

宁桃轻咦了一声,“这消息传得这么快”

他就是吃饭的时候提了一下。

师兄笑道“我上次好像看过一个方子,不过是蔗糖的方子,咱们这里也没人做这个,也不知道真假,下次帮你带来。”

宁桃有些意思,这运气怎么就这么好

于是狂点头,“师兄要是我能做成功,到时候肯定忘不了您。”

“不用,不用,你有时间帮我多讲几道题吧”

宁桃“”

师兄一定是听到我心里的吐槽了。

tt

不知道不觉临近府试。

宁桃摸着自己的黑眼圈,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打着哈欠问道“咱们这次过去和二表哥一起走吗”

毕竟大家都是亲戚,总不能摞下他一个吧。

宁林道“应该是一起走吧,现在二舅舅的货都是大舅舅那里拉的,二舅母也不像先前那么不讲理了,听说前几天她还特意找过大舅母。”

宁桃哦了一声。

仔细一算,那两辆马车怕是不行。

现在是入夏了,行礼倒是可以少带一些,但是架不住他们人多呀。

宁桃把装进去的东西,又拉出了一些。

到了辰时要出发时,果然看到二房的两人,最后坐马车要走时,好家伙,两人直接上了一辆车,倒是让宁桃和王三,还有宁林给挤在另一辆上面了。

宁桃接过王大塞给他的一包零嘴,问道“大表哥不去吗”

王大笑道“不了,我还是在家里好好复习吧,八月份咱们再一起去府城。”

宁桃点头,“大表哥加油。”

“你们也加油”

王大顿了下又道“等你们好消息。”

宁桃说实话,最近这段时间,因为他是蹭学,先生每次讲卷子的时候,他都会去帮忙整理一二。

今年的县试卷子,与以往的风格有很大出入。

前些年府试的卷子,到了现在参考价值反而没有那么大了。

不过现在能抓一分是一分吧。

只要过了府试,那就是童生了。

等过了童生就有资格参加院试了,到时候就成为秀才。

秀才在本朝除了免税之外,还额外加了一条,每年坐车船,甚至住店,都可以打折。

就算是没有人引荐什么的,也可以免费坐官船。

这么一想,倒是可以省不少钱呢

从杨柳县到府城,不过一天时间。

宁桃他们三人的马车,与二房两人的马车,倒是没什么中间搭话的时间。

柱子和大牛在外头驾车,宁桃他们五个人就挤在车里。

再加上东西,连屁股挪动的位置都没有。

东桂忍不住小声道“二表公子和四表公子也真是的,偏偏占了那么一辆大马车,咱们这也太挤了些。”

宁林抬头瞪了他一眼,他才闭了嘴。

宁桃道“不如咱们来轮流背课文吧,背诗也行,每人一段,总好过在这里干坐着。”

这年头实在是交通工具太过简陋。

否则,就县里到市里百十来里的路,哪需要摇摇晃晃走一天呀。

宁林觉得,反正窝着也是窝着。

王三也没意见,三人就从宁桃这里开始了,从最早学的三字经开始背起,到了午饭时,已经背到论语了。

宁桃背得口干舌燥。

在客栈时,足足喝了两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