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2 / 3)

他老人家操心,哪个好看本王就娶哪个,其他不论。”

“是。”老七飞快地开启下一个话题,“王爷,属下昨夜一直盯在四夷馆,不曾发现异常。”

“嗯。”昭王摆摆手,又转起了小刀。

老七倒退几步,转身开门,刚要迈步就听见耳边响起一道暗器破空的声音,身子一矮,右脚刚要向右上一步,就见刀子已经越过头顶,牢牢地定在了门板上。

昭王道“反应太慢。”

“不是属下慢,而是王爷暗器太快。”老七擦一把汗,飞快地闪身出门。

回到茶水房,一干人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道

“七哥,你的头发又断了”

“怎么样,秦家二姑娘配得上咱家王爷吗”

“七哥,王爷是不是根本不感兴趣”

“嘘”老七紧张地往外看了一眼,“你们疯了不成”

茶水房里顿时安静了。

年纪最大的男子搂着老七走到窗前,小声道“你快说说,王爷怎么说。”

其他人也围了上来。

老七道“王爷说,不用查,哪个美娶哪个。”

十五六的少年拌了个鬼脸,“美人儿我就没见着几个比王爷美的美人。”

“嘘”老七踹他一脚,“老十,你要是不想活,就自己滚出去。”

老十捂住了嘴。

先前年纪大的男子又道“我听说秦家大姑娘很美,二姑娘怎么样”

老七摇摇头,“长相一般,脾气不好,依兄弟看,她不适合咱们王爷。”

“对对对。”老十又开了口,“七哥所言极是,咱家王爷性子太闷,王妃就该是活泼开朗、善解人意的大美人。”

在去秦越山书房的路上,秦禛接连打了两个喷嚏。

琉璃小声抱怨,“准是大姑娘和赵妈妈在念叨姑娘,她也好意思”

秦禛笑了笑,“哪有那么灵。”

不过是吹了冷风罢了。

琉璃担心地问道“老太爷会不会说姑娘不友爱姊妹”

秦禛摇摇头,“不会,老太爷向来公正。”

琉璃嘟起嘴,“那倒也是,比老夫人强多了。”

秦禛警告地看了她一眼。

琉璃四下望了望,前后左右都没人,笑嘻嘻又道“姑娘放心,没人,婢子刚才看过了。”

内书房在正院一进倒座房里。

秦禛进去时,秦越山正站在书案旁写大字。

她从琉璃接过写着作业的纸张,放在书案边,静静地侍立一旁。

秦越山写完“德”字最后一笔,说道“程家的事是秦雯不对,但事情已然如此,祖父无法回旋了。”

说到这里,他放下毛笔,看向秦禛,“你出嫁时,祖父多给你一千两嫁妆,你看如何”

秦家人才凋零,一代不如一代,财政也不宽松,一千两不是小数目。

秦禛带着前世的记忆,跟秦家人不亲,但一直很敬佩秦越山他是儒将,不但武艺高强,谋略上也不逊色,凭一己之力做到柱国将军的位置,绝不仅仅是机遇之功。

她说道“祖父不必如此,孙女和三表哥无缘罢了。”

“好孩子。”秦越山和蔼地笑了,“放心,昭王没那么可怕。而且,祖父在军里门生故旧极多,为了避嫌,他多半不会选择咱家。”

“孙女明白,孙女不怕。”秦禛虽在内宅,但对京城权贵的了解不比秦家人任何一个人少,以昭王和皇上的关系,昭王选妃时未必会在乎这些。但这件事不在她能力之内,多说无益,不如顺着老人家。

“你明白就好。”秦越山打开秦禛的作业,扫一眼,赞道,“字写的不错。”

秦禛写的是簪花小楷,她最不擅长的一种,工整有余,风骨不足。

即便如此,在秦家的同辈女子中,她也是写得最好的一个。

秦越山的夸奖绝非安慰。

秦禛谦虚道“祖父谬赞。”

秦越山拿起左手边的一只木匣子,示意秦禛接过去,“如今退了婚,婚事可能就艰难了,有钱傍身,日子总不会太难过。这里有一千两银票,你拿上吧。”

秦禛不能高嫁,门当户对更不容易,大抵要低嫁,届时这笔钱就能派上用场了。

她犹豫片刻,正要伸手,就听门被敲了两声,随即有人闯了进来。

来人是秦老夫人孟氏。

她亲自端着一碗羹汤,柔声问道“老太爷这是作甚”

秦越山无奈,把匣子收回去,放在书案上,“夫人,珍珍受了委屈,老夫想补偿补偿她。”

孟氏放下托盘,笑道“倒也是,咱家珍珍是当王妃的命,陪嫁少了只怕不好看呢。”

她一锤定音,把秦越山额外给的银子,算做了秦禛分内的嫁妆。

秦越山蹙起眉头,对秦禛说道“珍珍先回吧。”

秦禛点点头,正要行礼告退,就听孟氏又开了口。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