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这个可能反应不过来,脱了壳的栗就眼熟多了,叫小米。每个月发放,至于多少,明面上讲是两石左右,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复杂。
首先,粮食的成品,如果是次粮,可能还会多给点。其次如果当地打仗了,粮食必然要多给,亦或者当年没什么事,大家都去种田。既然你种田有吃的了,那我少给点不过分吧。
还有什么夏天减肥,吃不多,冬天长肉多吃点。增增减减名目众多。
蔬菜的话,如上所说,士兵没事干的时候,基本都是要下地种田的。蔬菜这些自然是有人专门种植。至于最底层的士兵能不能吃到,另说。反正春季挖野菜没人管。
肉类的供应要看当地畜牧业,假使在西北方,可能牛羊有,狗肉也会有,马肉就不好说了,因为马是物资。如果是在南方,湖泊河流多的,那么鱼肉会占大部分。标准的因地制宜。
最后是必需品的盐,这东西和主食一样重要。朝廷发放,严格控量。
以上所有所述,是在和平时期。
“战时不同往时,朝廷无力管辖,大多自给。”
自给二字就很值得玩味了,自己种田还好说,李傕那种自给就是烧杀掠夺,从百姓身上获取物资。
再闹大点,就是屠城。
刘意摩挲着光滑的竹面,“长安现有粮草多少”
荀攸回道,“董卓迁长安时,积谷三十年。”
守城战打是能打,就看要打多久。荀攸猜出刘意的意思,说这话时眼神发亮,有些欲欲跃试。
然后荀谌直接盖了话头,“凡百人曰队,二队曰官,二官曰曲,二曲曰部。”
开始讲方阵了。
听了一天的课,刘意回长乐宫时哈欠连连,阿史送来拜帖,说是司徒府递来的。
“貂蝉”
阿史帮刘意梳头,见刘意拿着请帖翻来翻去,“长公主若是不喜,婢子让人推了去。”
倒不是说这个,刘意搁下请帖,“按女眷的规矩来就是。”
毕竟王允那边也不希望自己大张旗鼓。
女眷的规矩就是阿史又往刘意身上折腾,涂粉点朱唇,刘意瞅着镜子里的白面人,选择视而不见。
下次去要不面粉少涂点
貂蝉安排的地点是司徒府内的一处院中,说是来赏花,刘意掐了掐日子,是桃花,可惜果子不能立刻吃上。
重新再见,貂蝉比上回稳重不少,笑着迎刘意坐下,主动和刘意聊天。
不过话题属于没事找事,纯属尬聊。
一个没结婚,一个快要结婚,聊来聊去也就是衣服首饰,刘意还得让阿史帮忙,不然她真的一问三不知。
至于妹妹读过什么书。那就更尴尬了,刘意说我最近在读商君书,貂蝉说别人送了本列女传。
刘意觉得读农书都比这破玩意实在。
刘意和貂蝉聊天这会,不知道是巧还是不巧,王允回来了,见府外停着车马,问道,“何人造访啊”
下人回道,“是长公主。”
王允停下手,整了衣裳欲去拜访刘意。行至门口时,听到里头笑意,大约是离的近,说话声都能传来。
“长公主还要与天子一同习课”
不知怎么地,王允的脚没再往前进了,他挥退下人,静静站那听着。
“他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得找人帮着他。”
提到刘协刘意眉眼温柔下来,声音不自觉放软,“伯和是我唯一的亲人。”
貂蝉却见着了门后的衣袍,她定了定心神,有意诱导刘意,“既然您与义父都是效忠天子,为何还要相争呢。”
刘意面露苦恼,“不是我争,董卓残部来势汹汹,非我等能敌。朝中大臣皆有议论,温侯也是。此事需我等上下一心,共商大事。”
“只是”
刘意轻叹,“我先前为救蔡公顶撞王公,今若是想联手,怕王公不信我。”
貂蝉的心提了提,眼波流转,“您和义父不合,即便这样也要和义父谈和吗”
“是的。”刘意蹙着眉头,“我不曾忘记来长安的原因,若我退居二线
,能换来朝中上下一心,这冀州牧不要也罢。”
说到后来刘意可谓是霁风朗月,超然脱俗之态,那简直就是清风明月拂山岗,一颗真心向君王。
反正她是君王他姐,自家人对自家人好没毛病。冀州牧没了没关系,改明叫刘协拨个渤海郡守来。
貂蝉簌簌落泪,“貂蝉虽卑下,也知大事。您的话我会带给义父,不辜负您的心意。”
戏演够了的刘意拉起貂蝉的小手,说起贴心话,“温侯和王公意见相左,本就不快了。你再去说,岂不是两头遭骂。”
下面的话就是女人很辛苦的,貂蝉妹妹你别为了我搞得夫家娘家都嫌弃。充分展现了她对貂蝉的闺蜜之情。
一个忠君温柔善良的长公主。
等聊得差不多了,王允适时现身,向刘意打招呼,问问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