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见边让(2 / 3)

不语,最后被陈宫强行扯进去。刘意再傻这会也品出两人不对付,她来之前是知道边让拒绝过曹操一次。可当时看曹操笑呵呵的姿态,看上去没把这事当回事。还很大方和刘意说我帮你介绍。

现在一看,曹操说他没点小心思是骗人的。

刘意很想知道曹操揣了什么小心思。她表面上不做声,像个恭敬的晚辈。乖乖跟在曹操后面,看天看地看热闹,最后看到了边让做了一半的赋。

陈宫很懂眼色,也存了让边让卖弄文采的打算,顺着刘意的视线问边让,“文礼做何赋”

边让对于陈宫这个朋友还是给了几分面子。

“三月已近,东君恩泽万物,见此有感而发罢了。”

这是个机会啊,陈宫移步到案桌前,细细读来,“惠风春施,神武电断,华夏肃清,五服攸乱。”

“好好,妙也。”陈宫读完连连赞叹,尴尬的是在场其他人见边让面无喜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仅有一个跟着起哄的,也被眼神制止。

在这种近乎冷场的情况下,陈宫取了边让作品给曹操品鉴,当然重点是曹操边上的刘意。

平心而论边让文采确实不错,曹操也有爱才之意,只不过见了边让那张脸曹操就不喜。转手传了竹简,不做发言。

搁曹操手里还能有几句精辟之言,到了刘意手上就是挺好的。

她彩虹屁吹不太好,若是唐突了佳人就不妙了。

什么啊啊啊,大大你写的真好,我是你的迷妹。这类话还是不讲了。

不过从众人态度来看,边让文采肯定杠杠的。她放下竹简以晚辈身份发问,“我听说先生曾受何将军召见,当时京中名士皆仰慕先生。不知先生可曾见过王司徒”

见没见过是

假,谈谈看法是真,毕竟王允设计杀了董卓,眼下炙手可热。大家都想谈谈他。

刘意是以晚辈身份进来的,在曹操和陈宫闲谈情况下,刘意第一个提起长安之事。边让不由高看刘意一眼,因为隔得远,一时没认出刘意女身。只当刘意是哪个急于表现的毛头小子。

“自是见过。”边让的话不冷不热,又问刘意,“汝为何人”

刘意不做确切回复,她只是道,“若我说了,先生还会告知我种种吗”

她看得出来,边让是真的很讨厌曹操,她要是说自己是曹操亲戚,边让估计会甩脸不干。

虽然边让脾气差,刘意还是愿意给他一个机会。不喜欢曹操没事,大不了跟她回冀州,那儿好多风流人物,够边让和他们做朋友了。

边让瞧了刘意一眼,陈宫待刘意疏远有加,不像是自家侄子,能狠狠训话叫刘意闭嘴。至于曹操,边让没兴趣揣摩。

他大约猜出刘意和曹操有关系,心下不爽。碍于陈宫的面子答复,“你想知晓王司徒”

刘意点头,于是边让说道,“王司徒年少便不畏强权,厌恶宦官之流。昔年黄巾起义,张让等人勾结反贼,王司徒向灵帝检举揭发,不想反被诬陷下狱,险些丧命。”

一听就是个刚正不阿的忠臣,刘意想了想点评,“上位者无能,贪图享乐,使百姓受苦。灵帝确实不是个好东西。”

陈宫几个纷纷朝刘意投来目光。边让觉得刘意胆子大,敢指责灵帝。陈宫他们就很直接了。

你连你爹都敢骂。

刘意不觉得哪里不对,灵帝确实不是个好东西,难道她还要夸灵帝是个好父亲吗

她快嗝屁时都没见灵帝打发人来问自己什么时候死。

陈宫是品出刘意下了狠本,又觉今日拜会有望。他有意挑起话题,“今王司徒设连环计,杀董卓,长安群龙无首,人心浮动。倘若有人前往长安,与王司徒联手迎天子回雒阳,定人心,算得上大功一件。”

刘意说出自己的担忧,“长安临近凉州,昔日董卓迁都便是靠凉州兵马得以揽大权。毕竟无兵一切空谈,王司徒虽杀董卓得人心。然手中没有兵权,如无根之木,长此以往恐出意外。”

刘意一番

话引得曹操眼神发亮,刘意却不看他,只是问边让,“先生觉得呢”

边让反觉是笑谈,“王司徒众望所归,朝中忠心耿耿之辈比比皆是。从何谈起不保二字,纵然凉州兵马众多,不过末流耳。今失贼首,人心溃散。只要天子下令,自会投降。怎么,难不成他们还想做第二个董卓,遭万人唾骂吗”

边让断然不会做第二个董卓,可有句话说的好,人心难测,当兵的哪管你这套繁文缛节。

刘意多少有些失望,不过仍抱一丝希望,“所以先生觉得,长安之事就要不闻不问”

边让还未作答,曹操出声,“尊驾文采斐然,想来政绩也是卓越。军功不谈,蔡议郎道尊驾天授英才,聪明贤智。不知在九江郡任职太守,可有感悟”

不等边让作答,曹操又道,“道也可惜,黄巾起义,害得尊驾还未大展拳脚便归乡了。”

陈宫从未见过曹操这般作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损边让不干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