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长安事(3 / 5)

的侍女道,“此人也太放肆了些。”

阿史让她闭嘴,仆人前去通报后,屋内一下子消了声。戏志才丢下筷子,神态自若起身,“诸位慢饮,志才先行告退。”

待戏志才离去,石韬恍然大悟,“这该不会是志才的愿者上钩”

徐庶着实摸不着两人的心思,反而佩服起戏志才的心计,“不愧是志才。今夜一叙,必能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戏志才到刘意住所时,刘意已经等候多时,她研究着墙上的地图,不停比划冀州到长安的距离。等戏志才出现在她面前,她才移开目光。

只是,“你饮酒了”

戏志才这话清明得很,眼神发亮,“回长公主的话,饮了一些。”

刘意让阿史去泡老版的茶汤,胡辣汤一碗下去保管醒脑。在邀请戏志才坐下之前,刘意问他,“所以来说大话”

戏志才笑道,“亦可是醉话,长公主要是不喜欢听,说完将我轰出去便是。如此一来,更不会有人提前往长安一事。”

这年头的酒精度刘意清楚得很,这点酒说醉了,这人怕是一直活在梦里。

等咸味茶汤端上,戏志才勉强喝了半碗,刘意才给面子开口,“你说让我去长安,除去白日说的,还有吗”

戏志才正坐,朗声道,“为正名。长公主坐冀州袖手旁观,不顾天子死活,纵有保全自身考虑,还是落了他人口实。此乃一失,第二失,天下已乱,各州有自立为帝

想法,虽有思量,却不敢高立旗帜,皆知称帝成众矢之的,人心所背。可若是迎天子而归,举天子之命,贤才奔赴,民心所向。届时此人便是长公主大敌。他日您是要清君侧,还是投奔天子。”

刘意脸色凝重,戏志才继续说下去,“第三失,失天子亲近,我听闻长公主在汉宫时和天子感情要好,过去您因为自身原因,加之董卓之乱,无法和天子重聚。如今董卓已死。您却毫无反应,即便有袁绍的威胁,天子心中还是会留下芥蒂。他日重聚也就罢了,若是天子被他人所夺,不过重回旧路。如此一来,长公主还不如干脆和袁绍联手”

“够了。”

刘意不想再听下去,她凝视地图上长安两字,屋内静候的侍女无话,昏黄的灯光摇曳,戏志才继续说,“抛开种种不谈,长公主最初离开汉宫,不就是想养精蓄锐。救回少帝吗,您失去了一个少帝,还要再和幼帝亲人相隔吗”

刘意她想,她依靠的东西不多。上一个弟弟已经没了,她怕仅剩的刘协也不在了。

压下眼里的酸意,刘意向戏志才行礼,“多谢先生指点迷津。”

戏志才弯起嘴角,来邺城这么多天,他终于寻到了自己的明主,戏志才伏地行礼,“长公主言重。”

两人推心置腹过后,刘意开始商量起去往长安的对策,一来她需要人马,救出刘协,二来她离去后,冀州需有人继续坐镇。

这个人很重要,一来他需要服众,二来不会背叛刘意。

刘意将问题一一抛出,戏志才反倒避而不答,“属下来邺城不过数日,尚不了解他人。此事长公主还得寻众人商议。”

刘意莫名有些心虚,她对戏志才说,“他们都不答应我去长安,明日我突然改口变卦”

刘意挺怕群官哀怨的眼神。

戏志才好笑不已,“长公主为主,他等为臣,有何可惧”

刘意不这样认为,“我能有今日,离不开众人支持,若是背弃他人,一意孤行,迎回天子又谈何说起”

对着戏志才刘意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对策,加上天色已晚,刘意派人把戏志才送回去,自己坐那冥思苦想。

时至深夜,阿史劝刘意早些歇息。刘意不

得不回榻上睡觉,刚一闭眼,脑海里又冒出一句话。

“文若会念。”

刘意:她今晚别想睡了。

左翻右滚睡不着,刘意最后气愤道,“阿史,帮我把刘备叫来。”

她睡不着你们这些睡着了的也别想睡。

大半夜被刘意从被窝中叫醒,刘备三兄弟衣衫不整望门外的阿史,张飞纳闷了,“这长公主什么毛病大半夜叫男人。”

关羽差点想打张飞的嘴,见刘备已经在套鞋子,出声问,“大哥,是否要我等同行”

他们三兄弟自结拜起就形影不离,况且大半夜叫人的。刘备点头让关羽动作快些,见张飞也在套衣服,劝张飞死了这条心。

“三弟随性而为,若是失礼了,得不偿失,还是留下吧。”

张飞哼哼,“就是说俺口无遮拦呗。”

刘备安抚张飞,“三弟莫气,我回来后定与三弟告知详情。”

张飞这才满意,目送刘备和关羽离去,心里好奇得很。

长公主大半夜叫大哥干嘛

阿史和侍女估计是一回生二回熟,半夜喊人理直气壮,见刘备带了个关羽一起来,虽有好奇之色,也不多问。

倒是刘备主动解释了一句,“我与兄弟向来形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