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长跪而起,替麹义分析局势,“卢公逝世,长公主为求自保,定要将军守护邺城,邺城虽好,可哪是名扬天下的地方。这弹丸之地,哪能插手北方各州,得一身功名利禄。”
麹义是听出味来了,“我记得你是袁绍之甥,眼下袁绍来邺城,你是游说而来。”
高干面有窘色,“将军”
麹义并不恼,态度玩味,“谁为州牧,我便效忠于谁,还请阁下回去吧。”
他现在不是什么小小无名之辈,像高干夸他那般,他有名气,又有实绩,就算拒了,日后袁绍真得了冀州,他麹义还是忠心之辈,有这番战绩,何愁得不到重用。
况且麹义回想刘意拉他看的火器。收了笑意,他人觉得长公主弱势,只有麹义知道,刘意不弱于任何人。
初战失败,高干回去后见袁绍的底气都没有,道了麹义的回复,袁绍脸色不定。一同而来的逢纪道,“主公,麹义有立身根本,此等人才只会顺势而为。若寻不到弱处,怕是极难攻破。不如退而求其次,拜访其他将员。”
袁绍手下也有将领,他不是刘意,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拉拢麹义只因麹义是刘意的得力大将。
“我要些无名之辈做什么。”袁绍十分扫兴,见高干和逢纪皆垂首,又改了口,“便听你等,元才尽力而为吧。”
晚些时候麹义主动把这事报给刘意,刘意听后
并不恼,反而笑道,“他袁绍不带点什么回去,岂不是白来一趟。”
麹义嗅出两人之间的博弈,询问刘意,“长公主,是否要开战”
刘意摇头,“我与袁绍未到不死不休地步,如若所料不差,卢公逝世的消息公孙瓒已经知晓,还请将军待命。”
麹义懒得搭理文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让他准备和公孙瓒干架,麹义更有兴趣。他抱拳告辞,看上去气势高涨。
待麹义离去,荀彧问,“长公主打算何日召见袁绍人心不可探。”
刘意点头,“那便听文若所言,明日就见袁绍。”
这是刘意第一次和袁绍平起平坐,她和袁绍不是头一回见面,但没有像这一回,两人对坐论天下。
袁绍也是好风雅之辈,刘意折腾出的清茶在冀州一带很受欢迎。袁绍第一次接触就爱上了这种泡茶方式,虽比不上酒水助兴,但在眼下,它是最好的点缀物。
他笑着接过阿史递来的茶水,和刘意打趣,“我听人说,凡是在长公主这喝过茶的,日后无不飞黄腾达。先有刘备,后来郭图,今绍有幸,得长公主薄茶一杯,愿为长公主车前卒。”
刘意心道你八成不知第一个喝的是荀谌。他到现在都没过来。
一壶热茶泡好后,阿史领着侍女候在门口,左右已无他人。
刘意把玩桌上热茶,反问袁绍,“本初乃袁氏之后,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四世居三公之位多达五人,本初觉得,本初又能登何位”
袁绍眼中有不悦,都是聪明人他何尝听不出刘意话里的意思。
刘意在说他袁氏权力滔天,手伸得太长了。
可她刘意也不想想,如今为乱世,无他袁氏相助,她一个女郎加一个黄毛小子,还不是被人挟持的命。
“董卓暴行,天下人群起而攻之,绍有振兴汉室之志,若是长公主与绍联手,派大将攻打董卓,迎回天子,此后召集天下人才,一一收复失地,他日重归雒阳,再登未央宫,汉室自能绵长,千秋万代。”
他袁绍自认为忠心耿耿,更鄙夷董卓的行为。他袁绍要的,从来都是三公之位,一人之下。
刘意避开袁绍的话,和袁绍闲谈起来,“本初观天下局势,谁能
做乱世英雄”
袁绍笑道,“英雄再多,皆非得天下者。天子在,即便自立为王,那也是逆贼,当斩之。”
刘意勾勒袁绍的宏图霸业,“本初率我之命,举汉室大旗,凭本初之能,征战天下不在话下。若是真到了那天,无封可封,九锡如何”
袁绍拉下脸,上个一个受九锡的还是王莽,后废了汉室立新朝,这九锡再好,袁绍也不想和王莽相提并论。
“长公主聊的太远了。”
刘意笑道,“那谈些近的吧。本初也知孙坚到访邺城,后我赠谋士,如今别驾之位空缺,本初可有意向”
袁绍脸上半点笑意也无,“长公主,绍知待人接物,需得诚一字,绍到邺城,只为与长公主结盟,长公主一而再再而三轻慢绍,究竟是何意”
刘意也不笑了,她直接把话讲开,“非我不信任本初,只是本初身居高位,令我浮想联翩,担忧伊霍之事再现。本初若真效忠汉室,何不抛弃虚名,以白衣入邺城呢。”
饶是袁绍脾气再好,他也忍不了刘意这番话。他袁家励精图治数代,不是让他袁绍白衣入朝的。
吞并冀州名声是难听了点,但袁绍又不是做不出来。她刘意是长公主,又不是天子。何须频频给面子。
两人不欢而散,袁绍回去后大发脾气,当着逢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