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 乡村(2 / 2)

一条修得非常平坦的道路上,相对平时看到的宽阔道路来说,这条道挺窄的,也不知道两辆车如果相向而行,能不能互相错开。

道路的两旁,修建着两层或三层高的楼房,颜色各异,外形各异。

远一些的地方,还修建着一些木房,也与现在的木房大不相同。

他听到姜海蓝介绍,这里是“农村”。

还是挺让人惊讶的。

桑弘羊看着天幕上的村落,他们的房子看起来很结实,也不破败。

至于那条路,固然相对来说比较窄,但如果每个村子都有一条平坦大道通往外面将各个村子连接起来

他这样想着,不由得笑了起来,觉得自己想太多,怎么可能呢

全国有多少村子,每个村子都修路,那得是多大的一笔钱

陛下要是敢对他提这种要求,他非和陛下拼命不可。

做不到啊,我真的做不到

姜海蓝沿着那条道朝前方走去。

边走边给大家介绍,这就是村村通带来的便利,原本我们这条马路没有这么宽,也不是水泥路,后来国家搞村村通、户户通,加宽修平了马路。

不只是如此,这个工程也将各个村子连接起来,就像毛细血管一样。现在我们去哪里都很方便。

她絮叨着她小时候走亲戚多么多么不容易,要步行一两天,而现在道路畅通,开车去哪个亲戚家都很方便,最多几个小时。

听得桑弘羊面无表情。

居然还真的是所有的村子都修路

这xx要花多少钱

路修好之后可是还要维护的,就天幕上那些车,那个重量,经常在路上轧来轧去,恐怕维修时间更短。

天幕上的那个国家到底是有多富有

幸好姜海蓝接着解释,因为搞这些工程,政府欠下了大量债务,导致一些人对此有异议,但他们作为既得利益者,不好说什么。

拯救了桑弘羊飙升的血压。

他松了口气,果然,要支持这么大的工程,要花很多很多钱,就算是天幕上那个国家也不行。

虽然连通全国的路很让人心动。

但谁让他是搞经济的呢,花钱容易挣钱难,他累死累活也不可能再负担得起修路的费用。

打匈奴已经够让他头疼了。

刘彻本人倒是很冷静。

天幕上连接城市的高速公路,连接农村的小马路,固然让他眼热,知道若是如此搭建一张将全国连接起来的网,做什么都会更方便

但他清楚地知道,他做不到,大汉做不到。

国库撑不起来。

当前还是打匈奴更重要

姜海蓝继续向前,她走了几分钟,被一位妇人叫住。

路旁一栋白色三层楼房子里,走出来一个妇人,“海蓝呀,什么时候回来的”

姜海蓝叫了声“三婶”,回答道,“昨天晚上到的。”

妇人热情地叫她去家里坐坐,“你大娘娘、杨英们也在。”

姜海蓝婉拒,“不了不了。”

妇人问,“你要去哪儿”

姜海蓝“我就随便走走。”

妇人说“那你来坐坐,我刚从周家寨打了板栗,杂交板栗”

盛情难却,姜海蓝只好走进屋。

一间宽阔的屋子,正对着门的墙上贴了许多红色的条子,每一张上面都用毛笔写着字,那好像是

姜海蓝介绍,这是香火,写的都是这家人往上几代的祖宗。逢年过节要烧纸的。

屋子里安了一张四四方方的木桌,几个或年轻或年长的妇人正围桌而坐,边吃板栗边聊着天。

靠墙的地方立着一个不知道什么材料做成的玩意儿,正转来转去地吹着风。

姜海蓝笑盈盈地一一打招呼,“大娘娘、三娘娘、大婶、满婶、嫂嫂。”

她们招呼着姜海蓝坐下,问她什么时候回来的,给她塞板栗。

刘彻心想,这些妇人看起来可不像是乡野的人。

一个个都脸色红润,很是健康。

衣着也和林城市、江城市的人差不多。

他的目光自然地看向一根杆子支撑着的风扇,有些惊讶,吹风

那是用来驱热的东西

刘彻目不转睛地盯着转个不停的风扇,怎么做出来的这也不像是风或者水莫非也是电

“陛陛下”

身后的侍者突然颤抖着声音叫道。

刘彻皱着眉,扭头看着对方,怎么了

侍者抬手指向天幕,他的手也抖个不停,“您看墙上”

墙上

刘彻再度看向天幕。

墙上怎么了

两个背墙而坐的妇人,她们的身后,贴着一张巨大的图。

一张彩色的,异常清晰的,舆图

刘彻霎时脸色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