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第98章(2 / 3)

薄之力,帮助一下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

在深圳待了几天,谈妥了接下来的计划安排,带保国去几处房产那转了圈,两人又踏上旅程,开始巡查他们的乡村小卖部。

第一站当然是刘荷花负责的第一分店。

不知不觉,刘荷花已经和丈夫在乡村生活了几年,如今小卖部是经营的风生水起。

因为服务态度好,东西物美价廉,方圆几个村子的人都来这买东西。

而魏兰兰经营小村小卖部,采取的是合作分成的方式。负责管理小卖部的人,除了能拿每个月的基本工资外,年底还能分一半小卖部全年利润。

故而刘荷花这些年的收入其实也不低,在知道自己丈夫有心扎根基层后,干脆在当地建了栋小洋楼,买了小轿车。

魏兰兰和叶保国到后,被热情的刘荷花直接接到自己家,强烈要求他们在这住段时间,感受农村的变化。

刘荷花所说的农村变化,自然是和自己小时候比。

在她看来,现在的农村已经很好了,至少农民不用再为温饱愁,家家户户也基本住上了红砖房,更有不少人也建了小洋楼。

可在魏兰兰看来,乡村改造依旧任重道远。

她告诉刘荷花,以后的农村会越来越好的。

这点这不假,她可是见时过2021中国新农村的人。

那时候的乡村,才担得起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村

通水泥路,有路灯,每个村都有文化大广场。农民忙时干干农活,闲时在广场跳跳舞,日子有滋有味。

不仅如此,那时候的年轻人也不是只有外出打工这条路。

刘荷花听着魏兰兰的这些幻想想,诧异得瞪大眼睛。在她看来,现在真的已经很好了,像兰兰所说的这些,简直不敢相信。

“没关系,这个变化,我们都能亲眼见到的。”魏兰兰拍了拍她肩膀。

到那时,她们也不过五六十岁,正是养老的年纪。

刘荷花一脸神往,点了点头。

可真期待啊

希望她父母那辈的人都能长命百岁,也看看这变化巨大的新农村。

知道魏兰兰夫妻要过来,张建国激动了几天,嚷着要带他们好好看看他们村搞的乡村旅游建设。

之所以搞这个,还是从魏兰兰那得到的启发,张建国无论如何都得带她参观,顺便看看她有没改善意见。

魏兰兰自然不排斥,休息了一晚后,夫妻二人跟着张建国去他村改造的民宿。

一圈参观下楼来,魏兰兰觉得这时候能搞成这样,真的很不错。

可张建国要听的不是这个,非要她提一些意见。

魏兰兰摸摸头,只能拿出自己住过的五星级名宿的要求,说了几点。

张建国听后,如醍醐灌顶。

是他搞错了,朴素不等于简单。

可设计感这些东西,他真的不懂。

魏兰兰想了想,说道“等我会回深圳后,寄些样间照片给你看看。”

这东西真没办法三言两语说明白,最直接的还是让他多看些案例。

后来,张建国参考学习了那些优秀案例,改造了乡村民宿,使之一跃成为乡村民宿代表,其他市甚至组织村干部到他们这来学习。

当然,这都是后话。

魏兰兰和叶保国离开刘荷花后,马不停蹄又去了几个地方。

其中有个地方离刘家沟很近,叶保国问“你介意去看看吗”

魏兰兰自然不介意,她也很想去看看孙敏老师的。

ok,既然两人都不介意,自然要去转转啦。

到了镇上,魏兰兰夫妻提着礼物去找孙敏。

孙敏看到他们,

很是意外,很是惊喜。

“兰兰,怎么来之前不打个电话,要是我不在家,你们岂不是要扑空”

魏兰兰笑了“扑空了就去学校找你嘛。”

孙敏嫁人后,本有机会调去县城的。但是老校长生病,刘家沟需要有个新校长,她便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十年。

也正是因为孙敏还在刘家沟,魏兰兰的在刘家沟的小卖部才能顺利重开。

向刘家买村口地和房子,都是孙敏出面搞定的。后来开业,也是孙敏帮着找了两个可靠的人。

魏兰兰和孙敏说了下来意,孙敏立刻表示愿意借自己的摩头车给他们。

“摩托车会开吗”魏兰兰有些担心问叶保国。四个轮子的她还行,两个轮子的摩托车真不行。

叶保国点了点头“在基地的时候常开。”

那简直不要太完美了,她终于可以体会电影里那经典的一幕,爱人开着摩托车,她坐在后面,楼主他的腰,头发迎风飞扬。

电影很唯美,现实却是

到刘家沟村口小卖部后,魏兰兰摸着被风吹到打结的头发,很是后悔自己为了体验电影的浪漫,不戴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