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第93章(2 / 3)

降,不入朝觐见,大宋也不至于采取军事行动,付出了如此的代价。如今江南灭了,他这个主战份子居然亲自写了投降的诏书,这不是很可笑吗他之前的骨气呢

张洎这时候又恢复了他的傲骨,说这不过是他身为臣子,理应忠于君王所行的事,他恪守本职有什么错呢即使皇帝要杀他,他也能慷慨就义

赵老大见他如此正义凛然,如此忠诚,觉得杀了他也太可惜了,便把他留下来,还授予他太子中允的官职。

李穆就曾当过太子中允,所以这个官职意味着什么,沈霁最是清楚。

更为有趣的是,沈霁还听江南国的旧臣骂张洎,说他就是一个反复的小人,别管嘴上说得多漂亮,也掩盖不了他懦弱、胆怯、贪生怕死的本性

在这些旧臣看来,他更为过分的是,他这个人吝啬得很。

曾经江南国主宠信他的时候,许了他许多好处,如今江南国主沦为阶下囚了,日子过得拮据困顿,而他照样上门去向江南国主讨要曾经许下的好处,江南国主没有办法,只能把居所一些白金打造的器具给他。

哪怕如此,他也还觉得不满足。

便是没心没肺的沈霁都觉得张洎此人奇葩极品。

不过人无完人,她又没打算跟张洎结交,是赵老大以他的价值来诱惑自己随行洛阳的,那她不榨干张洎的文学价值,岂不是对不起赵老大的期待

想到这里,沈霁摩拳擦掌,准备找机会让张洎多写几篇文章。

二月初六,西祀洛阳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从汴梁出发。

阎舒、田郦、李云杳都跟大部分官员的家眷一同乘坐马车出发,沈霁则混在世家子弟里。

有人悄声说“这次官家西祀洛阳的阵仗可真大,居然还允许把咱家的女眷也带上,而且我听说,这次的辎重还是很多的,不像是去祭祀一圈就回汴梁。”

沈霁随口说“官家兴许是想在洛阳多待些时日吧”

“这很反常。”

沈霁疑惑地看过去,对方说“除了带兵征伐,官家还未试过长时间在外逗留呢”

确实,尤其是上次北伐刘汉,折戟归来后,赵老大已经很少会亲自挂帅出征了,他更多时候都是在汴梁周围活动。这次他准备长时间逗留在洛阳,不得不让人想到一些传闻

“难道官家真的想迁都洛阳”

“洛阳没什么不好的啊,我去过洛阳,那儿宽敞,皇宫也大。”沈霁道。

世家子弟不以为然“洛阳不行,咱们的家业都在汴梁,为何要弃汴梁选洛阳”

这是大多数官僚的想法,他们已经在汴梁经验的数十年,所有的根基都在汴梁,去了洛阳,岂不是一切都得重头开始经营

而且汴梁的运河通达,江南的财富能源源不断地运到汴梁,洛阳就没有这么好的水利条件了。

所以明知汴梁无险可依,不是首都的最好选项,他们依旧会为了眼前之利而置家国安危于不顾。

除非赵老大能效仿北魏孝文帝,有能把自己儿子杀掉也要迁都的决心,和血洗守旧勋贵的铁血手腕,否则迁都只能是空谈。

沈霁道“哪天契丹打过来,我们命都会没了,哪里还有什么家业值得惦记的”

对方被她说得很是不悦,打算说服她“咱们大宋兵强马壮,又平定了天下,何须害怕那契丹人的铁骑”

沈霁想说,上一次赵老大之所以伐刘汉失败,就是因为契丹人及时派出了援兵,赵老大虽然打到了刘汉的首都晋阳,却因为契丹的及时援助,不得不退兵,至今未能平定北边。

虽说北边因为贫瘠,加上战乱等原因,人口极少,能对大宋造成威慑的军队也就刘继业所统领的军队。

刘继业的名字虽然与刘汉政权的皇帝刘继元相似,实际上他们并非兄弟亲属。刘继业原名杨重贵,是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他因为自幼跟在刘崇身边,颇受宠信,故而赐名刘继业。

他十分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因而有个“无敌”的外号。

他还有个出身同样显赫的妻子,折氏,因其妻机敏、善骑射、文武双全,故而也有名声传到汴梁来。

沈霁的思绪飘远了,她回过神,对该世家子弟的看法不予置喙。

到了洛阳,曾经的洛阳宫城已经被修缮得七七八八,虽然无法恢复曾经它最辉煌时的模样,可也足以让赵老大深刻地体会到这座宫城与汴梁的不同来。

坐在这洛阳宫大殿里,望着宽敞的大殿,赵老大想起了沈霁前年游洛阳后回来向他描述的那般,这么大的宫殿,确实能容纳更多人

沈霁等人自然是没资格住宫里的,不过焦继勋等人也把皇宫附近的一些府邸、驿馆收拾了出来供这些官员居住。沈霁等人便住在一座前朝高官的宅子里。

这儿很多建筑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恢弘大气,而且被百姓、洛阳豪强瓜分了不少,所以这座宅子打着前朝高官豪宅的幌子,实际上却是焦继勋租来的房子。

“走,出去玩。”薛吉来喊沈霁,“王承衍他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