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书,那你有没有看过李娘子三拒吴三郎”
李云杳“”
没错,李娘子三拒吴三郎就是沈霁当初编排的那杂剧的名字,原本叫薄情寡义吴三郎,但是景九娘说这没有卖点,所以才改成了“三拒”。杂剧里也增加了吴三郎休妻后三次求见,结果遭到李娘子三连拒,这才恼羞成怒去诋毁李娘子的剧情。
做了这些改动之后,传播范围果然更加广泛了。
尤其是许多人只听名字便认为李娘子三次拒绝吴三郎的求欢,认为这一定是一个性格坚韧、洁身自好的好娘子
怀着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他们走进了长庆楼,最后心情复杂地走出来
虽然很想吐槽这纯粹是忽悠观众去看杂剧,但人家也没说错啊,是“三拒”嘛加上他们为吴三郎这种人的存在而感到气愤与羞耻,光顾着批判吴三郎,也就没心情去吐槽剧名了。
这杂剧演出久了,不仅在百姓中拥有了知名度,就连许多大户人家、官户都知道了这剧情。
景九娘还搞了文字版出版。很多在深闺中的小娘子闲来无事,想找点乐子,除了约小姐妹们打牌、荡秋千之外,就只有读点四书五经之外的读物来打发时间了。这文字版的李娘子三拒吴三郎可不就有销量了么
这些出身大户的官家小娘子们正值婚配的时候,对情爱之事也尤为感兴趣,看了这话本后,她们既惊又怒,李娘子这样出身的女子说被抛弃就被抛弃,那她们呢世间并不缺乏吴三郎这种趋炎附势、薄情寡义的人,万一她们遇上了,又该如何是好
但是看到有吴兴豪门沈家子不介意李娘子嫁过人,愿娶她为发妻,她们又为沈家子的痴情而感动不已,希望自己也能遇到这样的良人。
同时看到吴三郎嫉妒李娘子能觅得良人,嫉妒地想吃回头草,反被拒绝之后,她们又大呼过瘾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看文字版似乎不太过瘾,所以她们特意让人去长庆楼找景九娘,说愿意出大价钱,让这些艺人到她们家里去演一场。
景九娘自然不会跟钱过不去,在哪里演不是演于是欣然应下。
这官家小娘子就将她的姐妹们请来看了场杂剧,小姐妹们回家之后与人一说,这杂剧传着传着便传到了高婉灵这儿来。
李云杳总不能跟高婉灵说自己就是这杂剧的女主角“李娘子”,高婉灵见她没回答,便兴致勃勃地与她分享了李娘子三拒吴三郎的剧情,还怂恿她一起去长庆楼看演出。
李云杳“”
燕国长公主乐不可支,周围的女眷也都掩嘴偷笑。
高婉灵不明所以,迷茫地看着众人。
燕国长公主不好在人前说人是非,便把高婉灵叫回来。等宴席结束,众人散去,她才跟女儿说“李娘子三拒吴三郎的当事人便在你跟前呢”
高婉灵更加迷茫了。
燕国长公主也是前不久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虽说李云杳的污名只在少数世家子中流传,并且随着沈霁的反击,这些流言已经烟消云散。但她在知道这杂剧之后,便猜它是不是在影射吴家,于是派人去查,果然查清楚了前因后果。
“吴家是自食恶果。”燕国长公主道。
“吴家既然向李家提出退婚,那李娘子改嫁给沈家子又如何吴三郎凭什么在外头污人清白哼,如今名声尽毁,那是他们活该”高婉灵气呼呼地道。
燕国长公主知道她是把李云杳代入“李娘子”,把沈霁代入“沈家子”了,便道“这是人家的事,我们不要插手。”
“我知道,但是阿娘,我可不嫁这吴家的儿郎”
她不仅自己不会嫁,她还要跟小姐妹们说,让小姐妹们也不要嫁。否则哪天家里没落了,吴家那些个趋炎附势的儿郎岂不是也要休了她们哪怕不休她们,也指定会给她们脸色瞧,她们干嘛要嫁过去自讨苦吃
吴元樊大概也没想到,自己只是一时冲动,跟朋友吐槽了两句李云杳,结果会闹得自己竟娶不上媳妇
本来他是打算除孝之后到李家提亲的,知道求娶李云杳无望之后,吴家也开始给他安排别的人家。
结果因为这杂剧,很多媒婆知道他们家要说亲,便婉拒了,说“这亲便是三寸不烂之舌也难说啊眼下全汴梁凡是姓吴,又排行第三的儿郎都不好说亲,更别说你们吴家了”
吴老夫人“”
作者有话说
汴梁吴三郎们竖子害我
吴老三
注释出自北宋军事著作武经总要,至于赵老大所创的“盘龙棍”,该书没有出现过。盘龙棍被认为是双节棍的前身,然而武经总要里,疑似双节棍的武器叫铁链夹棒,跟打谷麦时用的连枷相似。
2续资治通鉴长篇里记载,开宝六年十月癸巳,燕国恭懿长公主薨。死因没说,但大概率是病死的。
鉴于最近更新不稳定,方便面进行了深刻的反省,痛定思痛,决定戒掉游戏,准备双开
无c女主文抽奖抽到一座岛很快就要跟大家见面啦
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