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不知要如何劝说之际,赵老大又对王继恩道“去与薛卿、沈卿说,让他们明日陪我一同去玉津园。”
王继恩领命,顿了下,试探般问是否要叫上秦王赵光义。因为往常赵老大去玉津园观刈麦都会让弟弟随行,今日叫上了两位宰相,却唯独没有叫上弟弟,这有些反常。
赵老大拧眉,似乎不满王继恩多此一问,不过还是答道“他刚获得晋封,还有许多事务要处理,就先别打扰他了。”
宋皇后内心窃喜,道“不若叫德芳陪官家去吧,德芳自打出生便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不知人间疾苦,还需多些历练。若能跟官家一道去玉津园观刈麦,他定受益良多。”
赵德芳是赵老大存活长大的两个儿子中的幼子,如今十五岁,他的生母是赵老大的,被赵老大相中,于是纳为皇后,之后赵德芳便由年长他七八岁的宋皇后抚养,二人亲如母子,眼瞧着赵德昭已经成年并且开始涉政,宋皇后心中也替赵德芳着急,才会想办法促进他与赵老大的关系。
赵老大深深地看了自己年轻貌美的妻子一眼,道“也好。”
宋皇后面上一喜,就要去通知赵德芳,然而赵老大又吩咐王继恩“去把曹家小子、薛家小子及沈家小子一并喊来,正好观稼之后去习射,让他们陪我松松筋骨。”
王继恩和宋皇后都琢磨不透赵老大的用意。
王继恩出了门,向薛正安、沈亿陆传达了赵老大的旨意,回来的路上遇到了赵光义,后者与他寒暄,他左顾右盼,见无人,便将赵老大退朝之后的事告诉了赵光义。
赵光义挑了挑眉,没说什么,只向王继恩道谢。
朝中诡谲的局势,沈霁自然不知晓,她在沈亿陆这儿没八卦出什么,准备开溜。沈亿陆揪住她,转达了官家明日让她一同去玉津园的旨意。
沈霁一脸惊喜“那敢情好,我还没去过玉津园呢听说那儿种了成片的麦与水稻,还养了各种珍稀的飞禽走兽,我要去”
“你别只顾着玩而忘了分寸。”沈亿陆对她千叮咛万嘱咐。
她被迫听完她爹的唠叨,回去就高高兴兴地跟李云杳报备明日的行程。
翌日,沈霁把自己收拾妥当了,跟着她爹一块儿出了门随赵老大前往南郊的玉津园。
作为皇家最大的园林,玉津园拥有千亩良田,种了小麦与水稻等粮食,每年栽种水稻、收割小麦的时节他都会来看插秧、刈麦,以示帝王对农业的重视。
园中还有汴梁最大的动物园,里面养了占城、江南等进贡的白象几十头,及孔雀、犀牛、狮子等珍兽。
赵老大除了来关心农事、游乐之外,也会在这边习射,几乎一年要来两三趟。
到了玉津园,首先要进行的是观看刈麦的活动。赵老大坐尊位,跟从他过来的臣僚们分别站在两边,然后玉津园官吏一声令下,田中的农夫便开始收割麦子。
沈霁看得想打哈欠。正好精神不济的赵老大走神之际瞥到她的小动作,有些不高兴地把她喊出来,问“刈麦对你来说,便是这般无趣”
看到沈霁撞枪口上了,沈亿陆心里也着急,就要出列请罪,沈霁却问赵老大“官家,刈麦当然不无趣,可是咱们这样干看着,确实挺无趣的。”
“你这是什么意思”
“官家观稼乃是重视农桑、关心民生、勤政爱民的体现,不过只是坐在这儿看着,哪能体会到百姓刈麦的辛苦不如咱们下地吧”
此言一出,让不少人倒吸一口凉气,年少的赵德芳站出来道“自古观稼皆是如此章程,爹爹乃天子,何必跟农人一样亲自下地”
本来赵老大是不想下地的,想着既然沈霁想要下地,那就让她们这些年轻人下地好了。可听到自家儿子的话,他瞬间改变了主意,决定以身作则“我既是天子,也懂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之理,若不能亲身体会百姓的疾苦,怎能叫爱民如子”
于是他豪迈地用襻膊挽起袖子、裤腿,就吆喝着众人跟他一起下地割麦。
众人“”
虽然内心是拒绝的,但皇帝都做表率了,他们焉能躲懒便慢吞吞地脱了长靴,跟着赵老大一起下地。
而率先提出这个建议的沈霁早就溜到田间,问农人要了镰刀,她还殷勤地把多余的镰刀分给她爹跟薛正安等人。
沈亿陆“”
你个不孝子,也不看看你老子多少岁了,今天弯腰一下,明儿回去就直不起腰了信不信
沈霁不知她爹心中的怨念,怂恿曹璨与薛吉等人跟她比试谁割的麦子又多又快。
曹璨虽是武夫,但不代表擅长刈麦。薛吉就更不用说了,打小一点粗活都没干过,又怎会刈麦所以沈霁很快就甩开了他们一大截。
而赵老大割了会儿便气喘吁吁,直起腰来还头晕目眩,感慨道“刈麦真是辛苦,百姓不容易啊”
他又割了会儿麦,等自己实在是撑不住了,才在王继恩等人的劝阻下停下来。
洗完手脚,他一边把靴子穿上,一边问沈霁“你以前割过麦子吗怎么如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