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演员们(5/6求订阅)(1 / 2)

上一章,搞错了,无名之辈的拍摄场地是在都匀内容改了下

饶小志是贵州人,18岁离开家乡,从小镇、县城、省城一路闯到首都北京。

2003年,饶小志在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顺利毕业,他没有一下子扑进戏剧行业,反而不紧不慢地开起了特色餐馆。

为什么做餐馆

因为想赚钱啊

可惜,03年赶上了你们懂得,餐馆关门大吉

正好那时候孟京辉正在为一出新戏海选演员,饶小志就去了,然后开启了自己在话剧界的晋升之路从群众演员到角色演员然后是副导演

08年,跟李丫朋合作,创立了春天戏剧工作室,一步步走上台前

话剧导演出身的那帮人,他们选演员有一个基础标准,就是一定要会演戏

因为话剧,或者说一切舞台艺术,演员是对最终呈现最为关键的影响。

某种意义上而言舞台艺术都是低遮罩的实时展现。

传统的“舞台观众”关系中,观众的视角是可确定而无变化的;对于某些新的先锋尝试,观众游走于演员表演的场景中,观众的视角又是游离而无所不在的。

导演在舞台作品与影像作品中面临的最大的不一致便在于此遮罩性的不一致。

遮罩性,简单点说便是想让你看到什么,不想让你看到什么。

舞台作品的两种观众视角中,导演面临的两种情况有同一个问题遮罩无力。

导演无法直接有力地做到让你看到他想让你看的,忽视他想让你忽视的。

这跟电影不一样,电影作品,导演可以通过镜头调度、环境调度、演员调度甚至更多的手段来包括后期、特效、剪辑来完成遮罩。

而对于舞台艺术而言,导演能用的手段只有有限的环境调整,更多地依赖于演员调度。

所以,你好,疯子,尽管故事讲的还行,演员表演很到位,但是观众就是不买账

很明显,话剧迷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

你好,疯子翻拍著名话剧七个比利,有几个人知道七个比利

而且整部电影舞台画面的安排、舞台画框的构图学原理以及受舞台式空间的“三一律”准则束缚

几乎看不到电影语言的发挥

这次,慌枪走板,他先建立人物,给每个人物写几万字的小传,然后通过一把老枪把人物串联起来

故事本身就具备空间性

有了空间性,就好做电影了,这次,他信心十足

找了樱皇还有北京文化,两家都挺看好的,直接给了三千万的资金

但他底线还在,选的演员,一定是演技好、会演戏的那种。

陈建兵,早些年就是话剧演员,孟京辉的得力干将,话剧金狮奖获得者,人家有个很了不起的记录蝉联了金鹰节最受欢迎男演员奖,这个记录很难打破了,毕竟李一峰今年没有待播的电视剧

王彦辉,云南话剧团团长,演技,不用说;

万芊,你好,疯子的女主角,一人分饰七种性格;

彭彭,年轻代最受瞩目的演技派;

沈明,更不用说

最后是任苏溪,他跟任苏溪肯定要合作,这两人合作了太多话剧

话剧版的你好,疯子,他用的就是任苏溪,慌枪走板里的劫匪跟残废女那段,就是话剧蠢蛋,他用的也是任苏溪。

任苏溪因为太过沉迷于蠢蛋,跟饰演胡广生的演员话剧,不是电影

你们懂得

那时候,她刚结婚一年

只能说演技不代表人品

对了,沈明宣布加盟后,藤逊、明辉公司包括乾澄影业也入局了,每家投资1000万

愣是把无名之辈的制作经费提升到了6000万。

饶小志也奢侈了一把,直接把拍摄场地包了下来

中午时分,车子停进了一家酒店的院里。

这酒店在都匀北边,距离片场有五分钟左右的车程,住宿条件尚可,主要是清静,没有市中心那么嘈乱

打开后备箱,万芊准备帮着沈明拎箱子,然后发现他就一个手提箱,没忍住,问道“你就带了这点东西”

“两套换洗衣服,两套睡衣,两双鞋子还不够吗”

“够了,够了真没想到,你居然这么糙”

“我哪里糙了,我还带了维生素片和妮维雅男士洗面奶和海飞丝了呢”

“自己代言的东西就别往外说了”

“对了,过两天我让他们寄点零食过来,你要多少”

“要多少”

什么概念

“有几个零食品牌想找我代言,公司说了,先尝尝,他们应该会先拿个几百斤过来”

“一线明星的待遇真好”

“谁是一线我是超一线好不好”

边走边聊,到了电梯,沈明道“我回自己的房间了,那半小时后,我在大厅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