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震撼(21/30)(1 / 2)

电影节的电影,一般会配上英文字幕。

任何一个国际电影节,都要放映几百部电影,这些电影少说来自几十个不同的国家,操着五花八门的语种,翻译就成为必需的工序,那英文就是最好的选择

一般除了主竞赛单元,其它的展映单元、午夜观影啥的,真没什么看头

大师展映不算

大师单元真的会把大师请到现场

有时候想想某冰当评委,她看得懂英文字幕的电影吗

怎么投的票

爆裂鼓手作为开幕影片,放映选择的是2000人大厅。

媒体很多,都想鉴定一下开幕影片的成色

这几年威尼斯电影节选择的开幕影片,都非常巧妙的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影片

聚焦、鸟人、艺术家、拆弹部队

焦点这次主推爆裂鼓手花了不少代价

前排,达米恩查泽雷有点紧张。

这是他第一部自编自导的长片

沈明很快发现了导演的异样,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没事,我对自己很有信心”

“”

故作镇定,这句话大概就是用来形容他的

沈明也没多跟他交流,爆裂鼓手,他也没看过

这里面除了导演本尊,没人提前看过完整版的影片

爆裂鼓手算是达米恩的个人传记。

年少时期,达米恩迷恋爵士乐,当时遇到一位极其严厉的老师,为了让老师认可自己,他几乎每天可以废寝忘食地练习时,练到双手流血,膝盖受伤,近乎于疯癫的状态。

当然,后来他放弃了,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如果按照类型划分,爆裂鼓手属于什么类型呢

励志

肯定不是

励志电影之所以被化成类型,在于它揭示的是普通人对环境的反抗,从而变为更好的人这一不变的规律,无一例外都是一个“圆梦”的过程

而爆裂鼓手呢

电影开头,是一个聚焦的长镜头安德鲁一个人坐在走廊的尽头。他穿一件白色的t恤衫,在头顶白色灯光的映照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白色的天使光环。

暗青色调的寂静走廊在画面的前景中形成了一片空旷的留白,摄影机非常体贴地往前移动,好让观众能够看清这个天使般的少年。

这个镜头慢慢拉近,是努力练习的沈明饰演的安德鲁。

然后jk西蒙斯饰演的特伦斯弗莱彻从阴影中缓缓登场,首次露面就充满了神秘的黑暗气息。

两人出现在同一张构图里,即使不懂他们说什么,也能感受到弗莱彻强大的气势还有安德鲁的软弱

达米恩拍摄jk西蒙斯用的是微仰拍的近景视角,很容易就给人一种强势的感觉

拍摄沈明则是平角镜头或者以jk西蒙斯的视角,俯拍

“明天去排练厅”

留下一句话,弗莱彻离开

按照一般的模式,开头是19岁的安德鲁被导师弗莱彻相中,进入正轨乐队,然后安德鲁会在老师弗莱彻的鞭策之下,虽经历了一系列失败打击,但最终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最终的成功,成就了一番事业。

大团圆结局

这就是标准励志片

爆裂鼓手如果是一个有音乐天赋的鼓手在导师压迫下,绽放了天赋,然后实现人生理想,沈明估计不会接,更不会这么用心演绎

往前一步,如果安德鲁意识到自己变得不像自己,然后离开舞台,回到现实,那就成了穿普拉达的女王的男版,沈明也不会这么有感觉;

这部电影的魔力就在于安德鲁在弗莱彻的压榨下,被同化了

他也变成了疯子

“我宁可为了音乐,家破人亡,酗酒吸毒,34岁就死掉但被人铭记,也不愿家财万贯一生平安却不为人所知”

为了音乐梦想

谈不上,他就是想证明自己

导演很用心刻画了安德鲁的努力

鼓槌让手磨起皮,留下血,安德鲁只是撕开一张创可贴,贴在虎口上,继续练习;

他用冰水给发烫流血的双手降温止血,然后继续练习;

甚至他都出车祸了,还是选择跑回舞台,明知道演出已经搞砸了,他还要颤抖地捡起掉在地上的鼓槌,可谓是在用鲜血祭奠作为一个鼓手的一腔热枕啊,不可谓不煽情

在最后登台表演的时候,弗莱彻临时换了曲子,乐队的其他成员都从容不迫地拿出新曲的谱子,安德鲁懵逼了

因为他根本没有练过这个曲子

为什么弗莱彻要临时改变曲子

他要毁了安德鲁

为什么要毁了他

因为安德鲁害得他失去了工作

为了赶上公演,安德鲁被车撞了之后,第一个想法是让肇事司机送他去剧院,到了剧院不由分说强行登上舞台开始打鼓,但最终因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