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借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作借方发生额,贷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作贷方发生额,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期末将借贷方发生额相比较,其差额称作期末余额。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例如,“银行存款”账户,借方记录的增加额要大于至少等于贷方记录的减少额,所以有借方余额或无余额,借方期末余额转到下一期就成为借方期初余额。用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资产类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为方便起见。
资产类账户
借方贷方
期初余额本期减少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由于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决定,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很明显贷方发生额要大于或等于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例如,“应付账款”账户,企业所欠外部款项时应记入贷方,偿还所欠的款项时应记入借方,期末余额的贷方,表示实际的款偿还的欠款数额。用公式表示如下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的形式表示全部账户结构。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借方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减少额本期增加额
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3费用成本与收益类账户。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有各种耗费,有成本费用发生,在费用成本抵销收入以前,可以将其看做一种资产。因此,费用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如果因某种情况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收益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额则应记入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也没有期末余额。如果因某种情况有余额,同样也表现为贷方余额。费用成本类与收益类账户结构的示意和。
费用成本类账户
借方贷方
增加额转出额
减少额
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收益类账户
借方贷方
转出额增加额
增加额
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所表示的经济含义是不一样的。
“借”
字表示资产的增加,费用成本的增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益的转销;
“贷”字表示资产的减少,费用成本的转销,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益的增加。
“借”、“贷”作为记账符号,表示账户记录的方向是左方还是右方。一般来说,各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与记录增加额的一方都在同一方向,即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因此,根据账户余额所在的方向来判定账户性质成为借贷记账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83复式记账的记账规则
所谓记账规则,就是指记录经济业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运用借贷记账法登记经济业务时,首先应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它所涉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是增加还是减少;然后,确定应将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或贷方。
例11企业从银行存款中提取现金500元。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库存现金这一资产项目增加了500元,银行存款这一资产项目减少了500元。因此,它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这两个账户,应登记在库存现金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
例12企业从银行借入资金1000元,归还以前所欠的应付账款。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短期借款项目增加了1000元,应付账款这一项目相应地减少了1000元。因此,它涉及“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这两个账户,应登记在“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和“应付账款”账户的借方。
例13企业发行债券收到款项50000元,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了50000元,相应地使企业的各负债类科目应付债券增加了50000元。因此,它涉及资产类“银行存款”账户和负债类应付债券账户,应登记在“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和“应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