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第 114 章(4 / 5)

王宏眸光微闪,道“传我将令,摆一字长蛇阵,将昌平城团团围困,逼秦钧出城来战。”

秦钧精于奔袭,但并不善于守城,且性格上有弱点嗜血贪战,绝非是畏首畏尾之人。

这样的缺点,注定秦钧不会龟缩在城里等待救援。

秦钧只要出城,他的攻城便能实行。

他攻下来的城池,怕是比秦钧打过的战役还要多。

更何况,昌平本就属于他的城池,哪里容易被攻破,哪里又是难啃的骨头,他再清楚不过了。

而秦钧,得昌平城不过数日,只怕还不清楚里面的环节。

以知知而打不知,秦钧必败无疑。

号角声响起,青州军缓缓向昌平城进发。

护城河外,青州兵如铁桶一般,将昌平城围得水泄不通。

秦钧站在城楼上,眯眼看着针眼中心的王宏。

王宏也看着他。

风声烈烈,秋色飒飒,秦钧的寒甲与陌刀在阳光下闪着幽光。

而他身边的府兵,更是如地狱深处爬上来的修罗鬼魅一般,肃杀冷冽,让人望之生畏。

王宏叹道“北地兵马,果然名不虚传。”

副将道“将军何须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我青州军亦是善战之旅。”

战鼓声,阵前挑战声,随着风声卷入昌平城。

时间一寸一寸溜走,清晨的阳光变得刺眼,副将道“将军终究是高看了秦钧,兵力如此悬殊,他不敢出城接战的。”

然而副将的话音刚落,昌平城门缓缓打开了。

花岩石铸成的城门颇为沉重,要几人合力才能打开。

沉闷的响声如同九天之上积压着的雷,秦字大旗高高扬在风里,无数人的目光汇聚在城门下,看着那大门如同裂缝一般慢慢扩大。

“轰隆”

城门重重被打开,门后的秦钧重甲着身,反拖着陌刀,慢慢走出城门。

副将不可置信地睁大了眼睛,道“他,怎么会是一个人”

王宏手指微紧,身体微微前倾。

副将道“将军,没有人可以一人敌十五万兵马,此事必然有诈”

微风拂过,战场上静默无声。

秦钧一人一马,立在吊桥上。

倒提着的陌刀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刺目的光芒,秦钧微哑的声音响在每一个人的心头“秦止戈在此,何人上前领死”

他的声音不是寻常武将的浑厚,也不是儒将的清朗,低低的,又略带着沙哑,谈不上好听,却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压迫力,让人喘不过气来。

日头当中而照,精兵十五万,却无人敢答话。

或许是被前夜嗜血的秦钧吓破了胆子,又或许觉得里面必然有诈,上万双眼睛注视着秦钧,却无人敢看他的眼睛。

王宏目光扫过周围的将领,目光所至,将领们一一垂下了头。

“天亡青州。”

王宏颓然坐在椅子上,闭上了眼睛。

这一局,无论是胜是败,青州都败了。

以一人之力而威慑十五万大军,自大夏建国以来,也从未有此战局。

此战结束之后,青州兵颜面扫地,必将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的笑资。

可尽管如此,他也不敢贸然让人上前。

秦钧敢单枪匹马过来,便绝对做了其他准备,在他不知道地方,秦钧的阴谋正在进行。

秋老虎的酷暑更比夏日,王宏猛然睁开眼睛,道“不好”

浓雾从后方升起,粮草被烈火焚烧的气味迅速蔓延开来。

王宏瞳孔骤然收缩,僵硬回头看。

他存放粮草辎重的地方,早已是火光冲天。

王宏剧烈喘息着“回援”

他败了,一败涂地。

他儿子说的不错,秦钧真的是大夏朝最为锋利的剑,是一个不可战胜的怪物。

可怕的不是他不可战胜,而是这把锐不可当的剑,原本只是莽撞行事,若略施小计,还能将他算计其中,而如今,这把剑,有了智商,有了脑子。

不再是以前暴躁不可控制的双刃剑。

摆成一字长蛇阵的青州兵迅速退去,慌张去回援营地。

就在这时,秦钧缓缓举起手中陌刀。

城楼上的黑甲军如黑云压城,城楼下的黑甲军如同散不开的浓雾。

秦钧带头冲锋。

如一柄锋利的长剑,撕破了青州兵的阵型。

青州兵早已被秦钧吓破了胆子,根本无人敢于他交锋。

营地被劫,后又有追兵,王宏征战数十年,第一次惨遭如此大败。

夕阳西下,旗帜被鲜血染得殷红,逃出生天的士兵护住王宏,在落日的余辉下显得分外凄凉。

王宏环视四周,二十万精兵随他出战,如今只剩不足万余,心中悲愤难忍,拔出了腰中的佩剑。

副将连忙夺下,